[资料]英国镜报关于"迷情站台"的影评家评论



作者:David Peschek  2007年7月24日 镜报专栏博客

同志电影的不幸在于,它必须兼具戏剧化和表现同志族群的双重效果。没有人会对犯罪电影中异性恋之间的暴力做出评论说,看这些直人多可怕。而当一部电影(例如本周日在ITV1台播出的“迷情站台”)出现一个嗑药、撒谎、在自己的同性婚礼上勾搭年轻男侍的同志时,人们就开始惶惶担心同志作为负面形象被范式化。事实上,所有同性恋都肯定跟不同的人,不同年纪、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有过性活动,我们不是人口统计学,不可能被一两个特征所代表。

另一个事实是,有多少节目是实质涉及同志内容的?镜报的剧透专栏就指出,尽管作家Kevin Elyot在1994年曾经因为“我与雷格的一夜”获得轰动好评,他最近的工作却是在为ITV台改编“玛柏太太的小故事”。因此像“迷情站台”这样的作品对他来讲已经变得陌生起来,因此我们很容易看到他在两小时的电视电影里想注入尽可能多的内容。然而众多的故事线索能否交融汇聚在一起呢?这部全国放映的作品如想展示我们在具纪念意义的时刻(同志合法化40周年)实现/未实现什么,势在需要体现出结论性和概括性来。“迷情站台”是否优秀到这种地步呢?

电影里出现了针对同志的致命暴力,嗑药消遣,文化传媒圈小笑话以及大量的性交。作为一个在克拉彭附近住了好几年,在那里受过袭击,现在媒体工作,性生活丰富并且时而混入中产阶级聚会的HIV阳性同性恋,我得说“迷情站台”的很多内容都难以置信的真实,它尤其捕捉到了伦敦的狂热一面,以及充满手腕和点到即止的社交百态。从谈情说性到残忍的社会事件不乏粗暴转折,却在音乐厅效果般的配乐中流畅过渡。

我感觉到Rupert Graves饰演的那个角色是HIV阳性,但剧中没有直接提到。只有一些线索——晚餐聚会上有人说他不去夜店的原因是“你一直有病 对不对?”而他的回答是“不对 我的原因跟你一样 因为我们厌倦夜店”。更早的剧情中,有人提到他看上去气色很好,而且增重了不少。因此认为他是HIV阳性应该没有错,现在艾滋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动辄夺去人生命,不过Elyot似乎想对比说明,憎同暴力却是。事实上,“迷情站台”集结了很多让人坐立难安的元素,人们看完很可能会感到迷惘,更糟的是觉得沮丧和挫败。庆幸的是Elyot有一帮优秀的演员,他们将角色塑造得比人们预想的更栩栩如生,尽管有的稍显教条。

对不能接收这部电影的人来说,最糟的一条线肯定是那个14岁男孩迷恋上住对面的英俊忧郁中年的故事,男孩事实上扮演了同志版的洛丽塔。男孩母亲暗示中年男人有恋童癖(而对自己儿子的迷恋视而不见),他的住所被扔过燃油弹。但男孩在父母出去后想方设法进入了中年男子的家并向他坦白:“从对面的窗户看着你 一边抽烟一边手淫”。男人抗拒着,逃避着,直到最后沦陷。最后出人意料的是,14岁男孩插干了中年男人。这段剧情其实非常有意思的。欲望是自私的,尽管孩童无法理解成年人为对抗内心罪恶感需要做出怎样的克制。这里孩童是引诱的一方,而年长的成年人是被引诱的一方。“迷情站台”的本意不是打算宣扬青少年男同的性诱惑力,但这段拍得非常之好,汗水、亲吻以及插入时的生涩,就像一部绘声绘色的艺术软色情片。(“我能闻到发生了什么!”男孩母亲嘶声吼出的这句话很聪明的诠释了现场感)

电影结尾也非常的微妙。一个黑人少年因为学小提琴被同龄男生耻笑和欺负,镜头凝固在散落一地的小提琴碎片上,雨水一滴滴溅落。我们可以猜到发生了什么。电影传达了一个信息:人们憎恨所有与自己不同的东西。

要说的问题是,电影里面出现太多阳具了,而除了一处外几乎所有露第三点的场景都毫无必要,几乎多到了让人不舒服的境地。另外片中Elyot最讽刺的设计是Rupert Graves扮演的作家在克拉彭站台的洗手间遇到James Wilby暗示想跟他野合。这是两位演员自同志经典电影“莫里斯”(Maurice)后再次对戏。显然“莫里斯”的情节和情感比“迷情站台”错综复杂上一万倍,但“莫里斯”没有试着将任何社会责任强加给自己,我们不禁要问有必要用这么激烈的方式煽动起观众情绪吗?

因此可以说,Elyot给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说Channel 4这么做了。在经过两到三天后,看过这部片的人们会缓过来。无论这部片有多少亮点,“迷情站台”让观众感到困惑,并且这种困惑未来会一再发生。在聚光灯下它的光和影都一目了然。

译者:hallo

你看漏了2根 快去复习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