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70# randymymoon

回复:楼楼这个贴我近期可能不常来,目前打算打工期间研习外语。

挺好。应该的,学习更重要。坦白说,你要是天天跑这儿给我回帖,没时间好好念书做论文,我也头疼得很。希望在你拿到毕业证前,我不会再收到这么长的回帖或者短信了。

-------------------------------------------

回复:这楼已经被我歪惨了,幸好楼楼宽宏大量啊。

无妨事,我不在乎歪不歪楼,慢慢总会正回来的。影星偶像,再怎么光芒万丈,离我们芸芸众生终究远得很;我们自己的事情比较重要。如果大家一起商量事,能帮彼此解决一点实际问题,不比我写十万字的偶像艺术风格分析有实际意义得多?

-------------------------------------------

回复:对了,我一直在喜欢的工作与能更好提升自己的工作间犹豫,楼楼老公的话让我觉得一定要试着去锻炼下自己。
嗯,楼楼和楼楼的老公这样一说,坚定我要先做营销的心思,没打算一直做下去,只想跳到社会大染缸里浸浸,看看自己潜力所在。

不要怪我又犯了看人短板的毛病,你是小女人不是大女人,很倔强但并不强势,你是不是有一个习惯,在作决定前反反复复、犹犹豫豫,心底里希望有一个特强势而你又信得过的人push你一把,甚至替你拍板定案?这事你想明白,作为成年人,你作的每一个决定,只应该服从你自己的内心,而不需要任何人替你拿主意。作完这个决定,一切责任自己承担。

打个比方说,很多人一直在讨论张三要不要为了李四出柜的问题。我看了都快笑趴下。如果张三要出柜,应该、也只能是为了他自己;他可没卖给李四家做儿媳妇。出了柜,凭什么就得跟李四在一起,凭什么就得跟李四过一辈子?说不定张三还移情别恋找了王五过小日子呢,说不定李四还嫌张三岁数已经大了、不想再要他了呢。成年人都必须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负责任。正如尼采说:“我爱你,但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

回复:楼楼关于对合作对象说的那三句话,我发现我能做到,但必须是心有实感才可以。楼楼则更博爱,不过人最关注的始终是自己,别人不经意或看似不经意的夸赞都会在心里盘桓良久,看来记住楼楼这个,的确不虚伪,是一种不碍事的小心机。

我男友20岁那一年,上课时分组做presentation,他是组长,系里从中国来了个18岁小交换生,就临时被分在了他们组。一起上了一学期的课,做完所有的作业之后,小交换生要回国了,大家一起吃了顿饭。饭局上男友举杯敬她的酒,对她说:“非常感谢你参加我们组,你做事严谨细致,有你的时候,我们从来不担心找不到文件分类;你热心帮人,大家谁有困难你第一个看在眼里出手;你做出来的东西质量都很高,有你在组里让我们觉得特别踏实,因为我们都知道你会一遍又一遍地复查保证万无一失。跟你做了半年的同学,我们都觉得是我们的运气。”那个小交换生突然扔了酒杯号啕大哭不能自已,她说她活了18年,没有人这么公开地、认真地、点对点地夸过她,她妈从小就常告诉她:“你这次英语考得非常好,那下次你数学也能考成这样就好了,可别再这么烂了。”或者是“你这件事做得不错,但是。。。”“但是”两个字,像一条蛇咬了她18年。现在这个小交换生23岁了,回了苏州,自己开了家公司做外贸,有网店有门面,干得挺不错的,最重要的,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女人了。(但是咱实话实说,我男友的初衷只是想说两句好听的客气客气。。。。毕竟人家是要回国了,说句好话又不费多少口水。)

从此我男友醍醐灌顶,我也是恍然大明白,原来语言竟然可以有如此惊人的威力。我俩同时开始了对自己这方面的有意识培养,以旁观者清的身份来学习客观逐条总结别人的优点而不是虚伪的谄媚。我估计,电脑前看帖的很多大人,可能在人生中有过同样的体验,也许甚至很多次被“但是”咬过。一句“认真的、点对点的称赞”所蕴含的威力,也许不可想像,也许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夸人不是奉承人,是花一点点时间花一点点心思,真正客观地总结一个人的优点,然后一五一十地告诉他。这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其实吧小交换生不是没有缺点,自卑、容易紧张、不善于适应环境,都是她的问题。但我男友认为,对于员工管理来说,缺点可以慢慢以后教出来,优点应该当众直接点出来,只有潜质需要做leader的人花一点心思去挖掘去引导。这事就真是他的天分了,他看出来的人的潜质,很多是那人自己都想不到的,可是他看得就是很准。

我平生最恨谄媚,谈到一个人的优点就是客观总结,跟我喜欢不喜欢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仅仅是一个客观评价,非常理性,不带个人感情色彩。让我这种脾气昧着良心说瞎话,我也学不会这么装逼。所以我认为,对一个人优点的夸奖其实只是一种总结,你不需要有什么“真情实感”,只需要“立场客观”和“一念之善”。如果心里想的是有“心有实感”才能夸别人,那可能还是女人的感性化比理性化占了上风。即使对我并不待见的演员,只要他演技和天分真的好,我一样给出了“天才”的评价,而且用数千字举证。详细评价他在代表作之外的作品的演技,撇开外貌只谈演技,而且是洋洋洒洒几千字码下来,这件事居然不是他哪个粉丝干的,而是一个非G粉实在抹不开面子写的,这事怎么听怎么搞笑。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这辈子,还没有为哪个根本不是我偶像的演员码过这么多字儿。

这两天我也有在查别的英文网站,想找找到底有没有人详细评价他在代表作之外的作品,反正到现在为止,一个字没找见。即使是独立评价QAF里Brian的纯演技,那都少,基本上都是揉着对他美貌的欣赏一起来的。倒是贴图赞美他的绝世容颜的,浩如烟海:深情款款的美瞳、360度无死角的绝色、时光不曾在身上留下痕迹、性感迷人的声音、各种漂亮可爱的小动作被做成各种GIF动图、照片被PS成各种背景颜色、即使背面也美得杀人,再有就是“演Brian演得有多么的出色”。我不是人家演员肚子里的蛔虫,所以不知道人家怎么想,只是以我认识的所有男人而言,一般情况下,男人更喜欢被人夸“能力出众事业有成”,而不是“天姿国色艳压群芳”;男演员可能更喜欢被人夸“你演技好,你演什么角色都出色,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作品,你不光靠这张脸吃饭”。因为小布和莱昂纳多,刚刚混成小有所成之后,都立刻开始留满脸胡子拉碴毁掉帅哥小白脸形象,挑战各种高难度角色苦磨演技。如果熬到40多岁还天天被人夸“漂亮可爱”,我也不知道人家是想哭还是想笑。我个人认为,对一个男人的真正尊重,是要去研究和理解他的每一个作品,因为那是他的事业,事业是男人的命。Randy的作品那么难找,那么不容易研究,几乎全得看偷拍,我也是一个不漏地抠下来看遍了,一遍一遍地研究分析。

当然,我不是男人,不知道男人怎么想;我甚至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男生在看我的帖,因为本站一直陆陆续续有男生要加我做好友,但我几乎没有收到过一个男生的回帖,一直不知道男生是怎么看待我这种写帖子的方法。如果有哪位男网友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非常非常地欢迎。言归正传,据目前来看,反正是评《绝望主妇》里人家的演技,也就我这么一个非粉丝干出来了。饿滴神哪,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很可能,他是全美国唯一一个只被非粉丝详细评析了代表作之外作品的演员。我最宝贝自己的时间,可是我居然为了他额外花了两天半去过他的作品。虽然并不心甘情愿,但这是我一个成年人自己的决定,所以我为此负责任,不埋怨任何人;上天捉弄我们的方法,永远是我们想不到的。

-------------------------------------------

回复:预祝元旦快乐!事事顺心!

也祝你新年快乐,一切顺利!祝大家都享受一个快乐的新年!

TOP

下面这个单子,就是根据Wikipedia上的资料整理出来的,优秀的美国演员Gale Morgan Harold III先生这十一年间,代表作QAF之外所有的作品列表:电影11个,电视剧12个,合计23个。其中,绝望主妇的影评和演技分析,是我写的;有没有哪位Gale的粉丝,愿意替他也写一个其它的?还有22个,随便挑哪一个写都成。我认为,Gale根本不是一个花瓶,而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天才;他值得他的粉丝给他写影评。毕竟,Randy近年的作品那么难收集,也有人一个一个地收集下来,几万字几万字地给他写下来了。不在文笔,只在诚意。


电影:拍摄年代,名称,角色
2000, 36K, Booker O'Brien       
2001, Mental Hygiene, David Ryan       
2003, Particles of Truth, Morrison Wiley       
2003, Rhinoceros Eyes, Det. Phil Barbara       
2003, Wake, Kyle Riven       
2005, The Unseen, Harold       
2005, Life on the Ledge, Chaz       
2006, Falling for Grace, Andrew James Barrington, Jr.       
2009, Passenger Side, Karl       
2010, Fertile Ground, Nate Weaver       
2011, Rehab, Dr. Daniel Brody       


电视:拍摄年代,名称,角色
2003, Street Time, Geoff Beddoes
2003, Law & Order: Special Victims Unit, Dr. Garrett Lang
2005, Fathers and Sons, Elliott       
2005, Martha: Behind Bars, Peter Bacanovic       
2006, The Unit, Rory
2006, Deadwood, Wyatt Earp
2006, Vanished, Agent Graham Kelton
2007, Grey's Anatomy, Shane
2008-2009, Desperate Housewives, Jackson Braddock --- Helmet已经写了
2010, CSI: NY, Kevin Scott
2010-2011, Hellcats, Julian Parrish
2011, The Secret Circle, Charles Mead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1 06:45 编辑

回复 174# weiyl144

回复:这么好的帖子,虽然自己肚里没多少货,但如果我不回复,说上一两句,我都觉得对不起我自己!跟着这个楼,果然能学到很多东西!

非常感谢您花时间精力来回我的帖子。过奖。对于每一个来看帖子的读者,我希望尽我所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至少不让您“入山而空手归”,人生苦短,时间宝贵。

------------------------------------

回复:我自己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不过至今没为他写过一张评,想想就汗颜。

不急,慢慢来,如果您愿意闲时逛逛天涯的影视评论区,看多了恐怕自己就手痒开始写了。只要有心,没有做不到的事。

------------------------------------

回复:我从楼主推荐的链接里看了shakemedown和wicked 1,可以用温暖来形容我的感受。

哈哈,我可以认为是Randy天生的sunshine气质感染了您么?听说人过三十之后,相由心生,气由心发,shakemedown已经是他30岁之后的表演,男人特有的刚悍硬朗似乎要从屏幕前跳脱而出,笑容却依然暖如春阳。wicked这场算他早期作品,好一个意气风发少年郎,在台上气震全场,阳光四射。

------------------------------------

回复:我鲜少看现场表演,因为那会让我发困,至今能够现场表演迷得我七晕八素的,只有两个(也可以说是因为我看的人太少),R就是其中一个。怎么形容呢?看着他在舞台上,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为他可爱的小动作而轻笑,他唱什么已经不重要,因为我也听不出来,只觉得,看着他就是美和享受,声音完全成了陪衬,只有不看他的时候,我才能听听他那很能惑人的歌声。咳咳,这么写都觉得自己煽情了……

大人,我可以认为您现在是在美国吗?您有看过Randy的现场表演?

被R迷晕了根本不稀奇,R的控场能力在目前他的同龄演员中,几乎无出其右。仅仅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就能高强度控场。(最好的喜剧演员,是能把哑剧演得最好的。这个以后有时间我再细说吧。)R再唱出来,恐怕全场或疯狂或痴迷。我看QAF时有时会闭着眼睛听他的台词,太美了。舞台剧演员的台词功,是瑰宝,十五年的积累,厚积薄发,任何一个剧组请来个舞台剧演员参加,都赚大了。大家都知道在《雍正王朝》中扮演康熙帝的舞台剧演员焦晃老师吧,他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号称“莎剧王子”,听说他参演电视剧的时候,N多年轻演员过来偷师,叹为观止啊。焦晃老师常年在话剧舞台演戏,甘于忍受寂寞和孤独。一部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播映,让北京的圈内人士一致惊呼“我们大陆还有这么优秀的演员啊!”出名之后的焦晃没有陶醉在所谓的“大腕”、“大牌”之光环中,而是坚决宣布“三不”原则:一是戏说、颠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戏不演;二是质量不高的戏不演;三是草台班子的戏、稿酬再多也不演。焦晃演戏的严肃和认真是出名的,有时母校因校庆、国际交流等需要焦晃老师演戏,他都会早早地、甚至废寝忘食地准备角色创造的前期工作,态度之严谨让现在的有些青年人汗颜。针对现在演艺圈的情况,他指出:“现在很多演员演戏时,不和对手交流却一味和观众交流、迎合观众!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焦晃老师(7月8日生日)和于是之老师(7月9日生日)一样,也是巨蟹座,Gale跟他们俩,同属于巨蟹二这个星区。说来很奇怪,这个星座尤其是这个星区的人,不管我对演员本人有什么看法,从来都对他们的表演水平有一个非常高的客观评价,因为他们这个区的演员,但凡有点知名度的,几乎都可以做到:演谁就“是”谁。(已经不仅仅是演谁就“像”谁这种程度了)说来只有五个字,做到可真不容易。反正Randy演了二十多年舞台剧还是没做到。在纯演技艺术方面,我最欣赏的艺术家几乎全出在这个区。巨蟹不乐意咱夸人家勤奋背地里用功,那咱夸一句天才吧。不能武断地说人家生在这个区就是天才,不过呢表演艺术方面的天分,恐怕那是真的被上帝偏心地赏给了他们这个区。反正那么多天蝎座大明星名扬四海,可是在表演天分上都是一辈子只能掌控一两个型。巨蟹这个区的人在生活中都极为低调,但在艺术上都极为任性,听说于老师最喜欢演性格复杂的程疯子一类,阿佳妮最喜欢演性格极怪异的女人,焦老师喜欢演王室贵族(他演的皇帝和王子那都绝了,唐国强演技也不错,但跟焦老师一搭戏就没半点贵气了),这倒不是他只能演这类,据说是因为文革时遭迫害被逼得演反派和叛徒演伤了,后来平反重返舞台后再也不想碰这型了。其实他们能演的型很多,但他们就是喜欢演最不好演的角色;脾气都很好,脾气也很大。哈哈。

我不强求大家记住,但如果有可能,希望大家能搜索一下这些艺术家是谁,不要说咱们内地有这么出色的人,可咱们自己一点不知道:严翔、娄际成、焦晃、张先衡、俞洛生、任广智、刘子枫。都是大艺术家啊。还有喜剧艺术家“阿Q”严顺开老师,我喜欢他的脾气和敬业,他就好几次表示:“导演安排给我的这个演员演对手戏,演技很差——哪怕这个演出影响很大我也是不会理睬和接受的。”不是人家架子大,是人家尊重艺术。现在很多年轻演员,连台词关都过不了!对不起,我今天实在实在是忍不住了,真的是想骂一句赵薇。我不管她是有意还是无意,到现在台词还是TMD大草包一个,一嘴安徽口音,真给安徽女演员丢人。一颗屎坏了一锅汤,真不是所有安徽演员都跟赵薇一个水平的。她最扯淡的地方就是开了一个坏头,从她之后似乎很多年轻演员再也不注意基本功的培养,反正只要运气好又把握得住、再下点“戏外的功夫”就能大红大紫。名利最重要,艺术算什么?台词和形体学得这么差还能红遍亚洲,那好好上课还有什么用?她还好意思回母校读硕士,先把台词课和形体课重新学一遍再说吧!

不是所有有口音的女演员都是一开口就害人出戏的,越剧演员出身的舟山人何赛飞老师,那真是费姥姥家劲也过不了台词这一关了,大家可能都觉得她发音有点怪腔怪调的,那不是戏曲腔,是吴语腔,就是江浙沪这边的口音,最大的特点就是en和eng不分,w的音发成v的音。(也有人传说何老师是杭州人,不过她的发音确实是吴语区的发音。)可能大家有人听出来了,新《红楼梦》里演袭人的李艳,是苏州人,她发音跟何老师很像,就是人们常说的“吴侬软语”。很媚,很好听,很女人味。不同的是何赛飞是花旦所以很嗲,而李艳是小生,少了脂粉气。何老师毕竟小50的人了,这个岁数上,口音这关实在过不了也就算了;李艳要是能改改,最好还是提高一下,毕竟她和我同岁,既然年纪不大,那还有改的余地。为什么我不会嘲笑她们俩的口音呢,因为都是越剧演员,念白功底都有;功底这玩意儿,瞒不了镜头,更瞒不了观众;有功底在,观众就不容易出戏。何老师口音虽然重,但她的演技是相当棒的,据说她演哭戏的时候,片场感动得无不落泪;在拍摄现场,凡有何赛飞的悲情哭戏,导演尤小刚必要嘱咐摄像人员集中精力,握好机器,以免被何赛飞的极富感染力的哀怨悲情"引诱"分神。我信这事儿,因为看《大宅门》时,看到何老师的女儿被生生夺走时,她绝望地哭,也把我看哭了。顺便说一句,何老师参演的《杨贵妃秘史》不想看就甭看了,瞎耽误工夫,那部戏虽然她有出演,但很显然那种下九流垃圾戏人家是为了赚生活费养家才去演的,怎么可能像演《大宅门》那么认真。

不是我抱怨,《杨贵妃秘史》那种扯逼淡的素材,居然集中了好几个我非常喜欢的编剧和演员。编剧就是编《走向共和》的张建伟,男主角居然是号称“百老汇华裔第一人”之称的王洛勇。王洛勇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任副教授,教授戏剧表演专业;他的艺术领域极其广泛,电影、电视剧、戏剧、音乐剧他都精通。他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既是教授,同时也是演员、导演、编剧。他从1995年开始出演名剧《西贡小姐》的男主角,直到2001年演了5年半,成为百老汇有史以来出演主角时间最长的演员。《西贡小姐》?对,您没看错,《西贡小姐》就是费翔跑了五年龙套的那个剧。费翔演什么角色呢?合唱队里的普通队员,说明书上连个名字都没有。人家王洛勇也有口音,人家可压根儿就不是英语国家的人,拿英语去演戏!可是一样成功了。咱都是从小看美剧长大的,咱问问自己,那全戏的台词,咱能顺顺当当读下来么?有多少不认识的单词?就算字典都查完了,能不能读得声情并茂?能读得声情并茂了,能不能全背下来?咱不是专业演员,不用非演得多好不可,那咱能不能站到舞台上以后,还能一五一十地背下来?毕竟,那是外语!您说我凭什么不骂赵薇,自己不争气不用功,你怪得了谁呀你。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王洛勇在百老汇的故事:《比费翔更“飞翔”的百老汇“奇迹”》先说一句,这文章有点中国化的感情色彩夸张,但其中大部分信息是可靠的。毕竟啊,华裔在百老汇演个主角不容易,以前这个角色都是白人演的。
http://tieba.baidu.com/f?kz=605381876

说回Randy同学,记者Larry Murray先生是R的好友,几乎每年都会写他的专访文章。他的文章浅显易懂,就是专业知识涉及得太少了,多少有点小八卦性质。不过可能人家也得顾虑到大多数读者并不太懂得戏剧行内知识吧,不能把太专业的东西写上,写多了读者就头疼了,又不是看教科书。他是个胖老头,总是笑眯眯的,人很和气;个人而言,我喜欢看BTF那几个记者比如Charles Giuliano给R写的采访文章,有深度,问题问得好,有专业性,看完就能学不少东西,不耽误工夫。不过看了也头疼,R这人说话一high了,啥话都说得出口。有一次被问到“排练完一场舞台剧之后,如何减压、如何出戏”,R干脆利落地回答说:我会和某个男演员一起出去喝杯酒聊聊天,说“那导演真TM孙子白痴”(翻译成北京话,大意如此,R那个爷们儿脾气啊饿滴神哪)。我当时看得就呛了口茶,大哥,这话您心里想想就得了,不用非得说出来不可。您好歹也30多的人了,凡事长个记性成不?再这么玩两回,谁还敢跟您出去“喝这一杯”,您以为您说的是哪个导演,人家心里能没个数呢。老跟你出去喝杯酒的那演员也得叫苦,你干嘛非说给记者听啊,我赖都赖不掉。R有说过一次,比较喜欢跟已经熟识的演员合作,老跟新演员磨合起来其实挺累的,我留心看了一下,这几年跟他合作的班底,确实是新认识的演员居多(不一定是新入行的演员,而是指以前没怎么合作过的演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R这张嘴得罪人太多太狠了。其实照我说,“比较喜欢跟已经熟识的演员再合作”,这话最好也别轻易出口,反正新演员听了这话都不会太开心。大哥您好歹也想想吧,为啥老也碰不上老班底再合作?反正R这哥们儿吧,他2002年到2010年所有的英文文字采访,刚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当参考书看看,那就是一套很完整的“职场说话忌讳大全”,那些忌讳他没有一个不犯的,一张嘴就得罪一大片。今年好像R比以前注意多了,从今年的采访看,他嘴上似乎开始有个站岗把门儿的人了,不过我还不太敢确定。但是我就是特别喜欢他这一点。他的访谈,看着过瘾哪。

------------------------------------

回复:最钦佩和羡慕楼主的一点是,能够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学到那么多东西,虽然我也从我喜欢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但完全没有楼主这样用心,也正是因为楼主这样的态度,让我深深检讨自己的敷衍作为,可见我的喜欢是多么的轻浮。

大人千万别这么说,您不是轻浮,毕竟喜欢人有不同的方式,咱可以从今天学起。咱中国人,总会有一天,不会再让老外嘲笑咱们只会“山寨”。我也很高兴您过来回帖,我喜欢有胆色的人。其实我最佩服的G粉,就是看了我写的东西后,决定去提笔给G哪怕只写一个作品评论的人。他可还有整整22个作品等着自己的粉丝给他写呢,光说不练,我觉得不是真爱他,不是真的欣赏他的才华,也许只是在花痴他的美貌。等他老了,美貌不在了,可是才华和能力还在呢,那还愿意爱他吗?那能不能给咱讲解一下,他的才华和能力到底在哪里?文笔不够没什么,只要敢写就没人敢笑话,只看有没有诚意。我问了一下几个百度的网友,为什么一直追看我的帖但不回帖,人家说“文笔不够”、“才疏学浅”、“自觉肤浅惭愧”、“在您面前只有聆听的份”。这个吧,文笔好不好,不完全是自己说了算,冷眼旁观,人家的帖子我是追到百度一个个去看了,反正我认为人家文笔都很好。月蝎做事的风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您说谁好谁不好,您说自己行还是自己不行,我没有眼见就不能相信,我看过自然有我自己的判断。所以多少人夸过R的戏特别好,但是在我眼里,那就是“功底特别好”+“七千字短板”。因为我真的去研究了他的作品。不能说剧评夸他,我也就人云亦云。

------------------------------------

回复:最大的收获是,我居然有一天也能欣赏国粹了……

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高兴的话。喜欢不喜欢,在您自己,我不强求,但真的是听了这话特高兴。京剧的魅力,在于修身养性、提高素养。我家两口子,在QQ也参加了一些群,发现我们这些从小听戏长大的人,无论是京剧还是地方戏,性格有惊人的相似,都相对比同龄人早熟。男人比较扛事有责任感,女人相对理性有包容性。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1 09:15 编辑

一直陆陆续续有人要加我做好友,在此先谢过一句。如果一个短信没给我发过,或者一个回帖也没回过,没跟我交流过一次,以至于我根本不知道您是谁,莫名奇妙就加我当好友,那我不想接受。不是我多狂瞧不起人,您看我给每个回长帖的人都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句回,上千字上千字地回,就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了。在我来说,“朋友”这个称呼是很有份量的,不能轻易付出,也不能轻易接受。不是说点点鼠标,这人就成了“好友”了。

我从来没上赶着想求谁交朋友,只有一种人是我特别想交的。如果有人站出来对我说:“你丫别TM这么嚣张,别以为没有人爱G,就像你爱R这么去爱的,我愿意去给G写影评,不就22个里头挑一个么,又不是22个全得写。写不了你这样的十万字,两千字我总能写出来!”这才是我心里特别想交的朋友,即使上来跟我叫板,我都不介意,因为这是同类,惺惺相惜,这才是干实事不讲虚话的人,咱又没有私人恩怨。一个影评能写多少字?两千字就算不错了。我也不会强人所难,非逼着人家照十万八万字写。毕竟,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才是真把式。真爱自己的偶像,就应该为推广他的才华、而不是他的美貌去做一点事。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3 05:33 编辑

告诉大家{:3_152:},现在已经有一位QAF的粉丝,也是Gale的粉丝,为Gale的电影The Unseen写了一个影评,包括剧情介绍和故事解析,发给我看了,就在豆瓣上,在电影The Unseen的分类下。我觉得非常好看。现在严重建议您直接把链接贴在这儿吧,或者开一个新楼?嘿嘿,不要生我气啊,现在就把您卖了。真的写得相当不错。帖上吧!

我认为,以我目前搜索到的信息,看来Gale的第一个代表作之外的详细正式的影评,是中国粉丝写的。因为其它的外文站,尤其英文站,我还几乎没有找到一个G代表作之外的影评,只有写QAF里Brian的,还是以美貌加演技揉一块儿夸的。我甚至都觉得,如果大人自己乐意,或者有别的粉丝乐意,应该把这篇翻译成英语贴到他IMDB上,告诉大家作者是中国粉,给老外看看中国粉丝有多牛B。我们中国人可不是只会跟在别人脚后山寨的,老外都没写的,是我们中国人先写了。她们花痴的时候,中国粉丝在写真东西。要是真的翻了英文帖到IMDB上,我去给您回英文帖,(如果您同意的话)我去再补一点英文的他个人独立的演技剖析。

TOP

对了,新年伊始,Randy同学现在的facebook头像是他小时候他们家拍的一张全家福,虽然照片有点模糊但也能看出来,他小时候是个blonde,长得超可爱超cute,他老妈当年是个美女:
http://www.facebook.com/randolph.harrison

祝大家新年快乐!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3-4 00:07 编辑

跟身在美国的同学们通报一声,Randy同学有一出新戏上演:

名字:RED
时间:2012年1.31日到2.26日
地点:George Street Playhouse in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订票电话:732-246-7717
或者订票网站:http://www.georgestreetplayhouse.org
剧情:RED is about Mark Rothko, an abstract expressionist artist and the young man he mentored. Bob Ari is playing Rothko and Randy is playing the young man, Ken. It won a Tony Award for best play in 2010.

导演:Anders Cato,2009年曾经跟Randy在BTF合作过戏剧大师易卜生的名作《群鬼》。Randy跟他合作得非常好,曾经给他极高的评价:"We got so spoiled," admitted Harrison. "That was awesome. I just love working with Anders Cato, it's so comfortable and he's such a great guide. He makes you want to work harder, to get more deeply invested in the play. Every time he speaks about some aspect of it, it just triggers your imagination." Cato is known for being able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an actor. "He's very clear and articulate about what he wants. Also, he's very good about talking about things that are hard to talk about.  He just knows how to guide an actor in a way that doesn't just tell you what to do, but that opens it up both within the play and inside your own imagination."  我就不逐字翻译了,大家可以借机会练练英文。Randy不是一个随便夸人的人,夸人就是真心实意,只要夸起人来那嘴是甜得不得了的(哈哈),大家可以想想,如果自己是这个导演,看了这段采访,会不会心里美得冒泡泡。看来这个导演的执导特征可以总结如下:
1,特别能激发每个演员的潜能;
2,能把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一五一十地讲明白,不讲废话;
3,不是那种“暴君”型的导演(比如卡梅隆导演),而是“师长型、引导型”的导演。
出处:http://www.randy-harrison.it/eng ... heatre-festival.htm

既然Randy这么欣赏这位导演,那我忍不住手痒去查了一下他的背景。Anders Cato,他是瑞典人,能讲瑞典语、英语、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其实吧,我确定他还能看懂丹麦文和挪威文,因为在北欧四国中,瑞典、丹麦和挪威三国语言相通度很高,就像是日文正式文体写成的文章,咱们中国人非常容易看懂一样。我的所有瑞典、丹麦和挪威同学,都能看懂另外两国的报纸。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这个导演的底子,大才子。他的偏好是执导北欧作家的作品,比如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 的作品和瑞典剧作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的作品,不过他还曾经成功执导过萧伯纳的作品,这次的RED是美国作家John Logan的作品。我有点好奇,不知道这个欧洲导演执导出的美国戏,会是个什么风格,越想心里越痒痒,想去看看。我也确定他这次也一定会成功,会和Randy再来一次极融洽的合作。哎呀,忍不住想花痴一大把,既然R跟这个瑞典导演关系这么好,什么时候来瑞典这边演个戏嘛,要不然我们想飞去美国看他的戏,这签证办起来实在麻烦;等签证下来了,他戏的档期也演完了。唉,真羡慕身在美国的同学们。

TOP

回复 181# 阿多拉

谢谢您回帖,欢迎常来。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7 04:42 编辑

我非常感动,有读者发短信告诉我说,看了我的文后开始认真学习英语,学习Randy的作品,还开始学戏剧知识,现阶段的目标是听懂R在Joe's pub所有表演中的口语。所以现在想问一问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多地学习知识。这是我最欣赏最佩服的一种读者。指教不敢当,现在我把自己的方法讲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切磋。

我曾经说过,一个有深度的偶像,会让一个有心的粉丝全方位地提高知识层次,绝对不仅仅限于戏剧知识和多几门外语。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您,所以我不强求读者一定往下看。其实很简单,两条: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很容易办到,粉丝对偶像,怎么会没有兴趣去查他资料?
第二,女人要坚持好奇和八卦的精神。————请不要吃惊,敢说出这话,自有我的道理。

今天仅以如何解读Randy同学的4句最浅显的访谈为例,讲一下学习方法。互联网威力奇大,他从2000年到2011年所有的访谈,现在网上都可以搜到原文了,以英文为主,还有一篇是希伯莱文(也已经有了相当出色的英文译稿,我怀疑那稿是以色列粉丝亲自译的,因为我用Google translate试过了,字句有轻度脱漏而且生硬,根本译不了那么好)。今天不在这儿给链接,因为我认为粉丝需要一点自己钻研的精神。唾手可得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R的访谈,我建议读英文原文,尽量不要读译文;如果实在英语不是特别好,那么原文译文放一起读,把译文作为参考。把R的所有访谈读下来后,英文会有惊人的提高。

2002年9月17日,THE ADVOCATE的记者Erik Meers对R进行了采访,文字记录中有这么一段,英文是原文,中文是我的翻译。我翻译风格是完全看懂和研究后的意译;我不做字对字的精准翻译,那出来字句都很硬,读起来太别扭,而且意思容易有偏差。

Q: You grew up in Georgia, right?
R: I was born in New Hampshire, and I moved to Georgia when I was 11.
记者:你是在佐治亚州(南方)长大的,对吗?
Randy:其实我是出生在新罕布什尔州(北方)的,在11岁那年(随全家)搬到了佐治亚州。

Q: Was that a huge cultural shift?
R: Oh, yeah. I'm definitely a Yankee, a New Englander at heart. Both my parents are Southerners, so they always wanted to go back to the South. I was always the shame of the family--the one Yankee who was actually born in the North.
记者:哟,(对小孩子来说)那可是个很大的文化转换和环境变化吧?
Randy:那当然了!我可是个正经八百的“北方佬”,骨子里是个新英格兰人。我父母都是地道的南方人,他们在北方生活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想回南方去。我算是给家里“抹黑、丢人”呢,因为我可是出生在北方的小“北佬”一个。

可能读到这儿很多人都有点小疑惑不解,怪怪的,怎么好像R和家里当年有点小问题?从北方的新罕布什尔州搬到南方的佐治亚州,不就是父母带孩子搬个家么,当然需要一些文化和环境适应,可是怎么显得是很严重的事儿?想到这一点很好,那就发挥一下女人的八卦精神,把这一点的原因找出来。事实上是,这里面有极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知识。如果这个时候放过了这个小疑惑,那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Randy自称自己是个Yankee,这个词呢,真不算什么好话,有点贬义,但也不算骂人的话,外国人管美国人叫Yankee,意思就是“美国佬”;美国南方人管北方人叫Yankee,意思就是“北方佬”;而在美国北方人里,有时候其它地区的人,会管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叫Yankee,意思有点类似于“东北佬”。如果Yankee这个词出现在棒球界,那么它的官方译法是“扬基”,一般特指纽约扬基队(New York Yankees,缩写为NYY)。R的出生和童年成长地,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即是北方新英格兰地区六州之一,所以他怎么算都是个“北方佬”。新英格兰地区共包括美国的六个州,由北至南分别为: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麻省)。新英格兰地区拥有全美国最好的教育环境。这里有着一大批的世界顶尖的大学或学院。美国常青藤盟校的8个成员里,有4个就位于新英格兰地区,它们是:耶鲁大学、布朗大学 、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学院。R现在生活和工作主要在最著名的北方大城市纽约,位于新英格兰地区之南,不属于此区,但离得真不算远。他当年考大学是考到了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俄亥俄州也属于北方。他曾经说过在辛辛那提并没有特别多的归属感,所以看来后来他还是回了离新英格兰比较近的纽约工作,他有说过在纽约比较适应。为什么他跟扮演Em的演员Peter关系特别好呢,我个人猜也可能有部分原因因为是老乡,Peter是康涅狄格人,也是新英格兰人,估计“母语”口音都差不太多;而扮演Ted的Scott,虽然不是在新英格兰区出生,但是在康涅狄格长大的;Hal Sparks也是北方人,出生在辛辛那提,并在肯塔基州长大。他们剧组的主要男演员里,只有Gale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原籍即是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郊区城”Decatur。R的背景应该比较算是南方人北方人一半一半吧,小学在北方念的,中学在南方亚特兰大念完,大学考回北方念。

这里有张比较清晰的美国地图,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新英格兰地区位于美国东北部,稍往南就是纽约,纽约州再往西南方向走,穿过宾夕法尼亚州就是俄亥俄州,R的母校所在地:


我的英语水平不太听得出美国南方北方各地的口音来,但从R的大学取向和工作访谈来看,他倾向自己是个北方人。估计作为台词课非常过硬的演员,他应该可以自如掌握美国各地的口音。因为有看过他的戏的粉丝写报告说,他还可以讲英音,主要是伦敦口音,还可以讲古英语(有点类似于咱们中国的“之乎者也”一类),据说古英语的语法已经在英国日常英语里逐渐流失,但在同样作为西日尔曼语系的德语中保留下来了,这个因为我德语不够,所以不是特别清楚。只是查资料时发现,二战结束后对被俘的德国军官进行审讯时,有相当一部分德国军官的英语词汇量比美国人还大(。。。),而且他们的英语词汇和句法相对古典一些,偏向于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二战时德国有个很有名的30岁上校叫派普,他经常纠正审讯他的美国军官的用词和错别字(。。。),据说他的英文应该至少是专业八级水平,因为他高中时代在学校参加的是戏剧社常演男主角,能大段大段地用古英语背诵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估计他15岁的台词功底跟Randy15岁时应该差不太多。。。。)。而且这人还不是贵族出身,他们家是个平民军人世家,他是他们家学历最低的,因为他还没考大学就急着去参军了,把父母气了个贼死;他家其他兄弟,全是大学本科或者预科。那就是当时德国的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二战时,德国士兵,没有文盲,高中学历的很多;当时德国军官的学历,是全世界最高。

说回口音问题,我猜R刚回南方佐治亚的时候,11岁的小孩,他的北方口音应该还是比较重的,可能适应得不是很好。大家知道美国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隔阂来源和程度吗?1861-1865年打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佐治亚州和新英格兰分别是南方和北方打仗态度最坚决的两个地区,《乱世佳人》的故事背景即取材于佐治亚本地的大奴隶主种植园家庭,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佐治亚州几大著名家族的后裔。美国南方和北方人之间的矛盾,这跟咱们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互相调侃一下,可真不太一样。毕竟,美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当年曾经拼了个你死我活,北方的“魔鬼将军”谢尔曼,在南方行了“三光政策”,焚毁了无数名城,造成了上百万人沦为难民,数十万人饿死,原来曾经富得流油的南方,从此经济一蹶不振,一直到今天都缓不过气来。他火焚的最有名的城市,即是Randy家搬回的城市亚特兰大(R家是搬回了亚市的北郊Alpharetta小城区),是佐治亚的首府,《乱世佳人》的故事发生地,1996年第26届世界奥运会东道主。当年曾经是南方最繁荣最美丽的城市亚特拉大在谢尔曼扫荡后荡然无存,全部化为废墟,只剩下了一条街幸存下来。如今的整个亚特兰大都是在原来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旧的市区被完全地摧毁,埋于了地下。如果不算他焚毁的诸多小城市和无数村镇,他焚的大城名城包括有,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萨凡纳,南卡罗来纳州的首府哥伦比亚和名城查尔斯顿;而破坏最严重的是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家乡所在的密西西比州。内战之前,该州在全美富裕榜上名列第五。战后,密西西比州不仅在全美最贫困的州中名列第一,而且这种贫困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我讲到这里,大家可以想像美国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隔阂程度了。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快要150年,但是有些东西还是留在当地的文化中,永远无法抹去。对于北方人来说,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对于南方人来说,怎么可能过去就过去了。现在再回头看R的访谈那四句问答,大家是不是就能明明白白理解其中的含意了?

大家可能都还记得QAF第一季里Brian曾经带过一个亚特兰大帅哥回家打算一夜情,那个帅哥还很好心地指导小J怎么做什锦饭。当时进门前Brian对那帅哥讲了一句台词就是"The South will raise again, and again."当然大家都明白在QAF里,这是个萦段子调情的话,但实际上这句话本身是个典故,是句美国内战后流传百年的南方谚语:南方终会再度崛起(编剧居然把这句谚语编进QAF当萦段子用,亏他们想得出来啊,够损的)。下面这个网站有这句谚语比较详细的解释,有想学英语的可以细看看。
http://www.urbandictionary.com/d ... will%20rise%20again

扯点闲篇,R的姓是Harrison,这个姓算是英语国家里的大姓,移民来源是当年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爱尔兰也有一小部分。所以可以猜出来他家应该主要属于英国本土移民后裔,R的外貌也比较偏向于这个群体。而小J的姓是Taylor,这个姓是最典型的英格兰移民后裔之一,我猜剧组当年选中Randy扮演小J,应该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而Brian Kinney是很典型的爱尔兰名字和爱尔兰姓氏。我曾经在爱尔兰旅游过,个人感觉虽然都是白人,Gale的相貌跟爱尔兰当地人差得有点儿远,不过在剧中也可以解释成Brian的先祖移民美国比较早,多代混血之后本民族特征已经不明显了,毕竟Harold这个姓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爱尔兰移民。很有趣的是,南北战争期间,姓Sparks, Lowell, 和Paige这三个姓的男子,大部分是在北军服役,看来Hal, Scott和Peter,他们的先祖都是北方人;唯独姓Harrison和Harold这两个姓的男子,在北军和南军服役的数量,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考虑到当时北方人口远远多于南方,是2234万人口对南方的910万,那么从人口比率来反推,Harrison和Harold这两个姓,应该是相对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南方。
好奇的话,大家可以上这个网站看看,英语姓氏来源查询,也能查到中国人的姓,不过肯定没有白人黑人的姓来得全:
http://www.searchforancestors.com/surnames/origin/

言归正传,综上所述,这就是一来一回R和记者的四句访谈,可以学习和解读出来的信息量。当年读他访谈的时候,很多东西,我也是一边读一边百度古狗的,边读边学,做点笔记,因为觉得有疑惑必须得到解答。我也不是百科全书,也得边查边看。有的时候,问题会接着问题出现,信息会套着信息解读出来。不要放过自己的每一个小疑惑,小疑惑后面,可能藏了大知识。不夸张地说,用这种很女性化、很八卦好奇的方法,等您把R这十多年的所有访谈这样解读下来以后,您的知识面会涵盖美国这些方面:地理学、政治学、法律、宗教发展简史、文学、音乐发展史、军事学、历史学、港口知识、移民史、美国的选举制度和全民保险计划等等。唯一欠缺的就是理工科知识,毕竟R和那些记者们都是文科出身。不是每一个演员明星的访谈都能解读出这么多东西来的,这个确实跟被采访者的文化素质相关。R的访谈是很有料的,他本身的知识面就很广,眼界也开阔,把他的访谈全学下来,我认为您的知识面会相当于美国本土一个大学本科生的水平。我从来不会随便粉一个人,R的层次确实高,值得花时间去学去解读,毕竟他本身就是一个博览群书的美国艺术名校大本毕业生。我现在解读举例的,只不过是他最浅显的四句访谈。很多所谓超级大明星的访谈,也就只会翻来覆去地念叨他们那点风流韵事,炒点绯闻,文化素质太低。看那种八卦,太浪费时间。解读八卦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世上哪有女人不八卦?八卦是能学知识的。

TOP

回复 184# oyi1029

多谢回帖。科普不敢当,大家互相学习。人常说初级学习就是学到知识,中级学习是掌握学习方法,而高级学习就是培养起学习兴趣,我深以为然。我还认为初级学习就是“山寨”,中级学习就是“原创”,高级学习则是“改革和创新”。我的这种方法是“倒T字型”,从一个点(eg.Yankee的定义)切入,然后展开研究,就是韩愈在《师说》中提过的,从“惑之不解”下手,“师焉”;我男友的研究方法是“T字型”,先广泛阅读大量资料,然后再切入有研究价值的点。这可能真是男人和女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如果有机会,想听听您和其他网友也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一下肯定大家都能提高。研究方法无高下之分,只是每个人有适合自己性格的方法。

TOP

回复 185# 人人寻找欢乐园

回复:我目前就在ohio,cincinnati是全美黑人最多的地方,大学治安是不太好,我朋友在那里被打劫过。

哇,那您也千万注意安全,又是个女孩子。我有个网友说他在纽约送外卖也被打劫过,美国的治安实在太扯淡。我家在欧洲估计已经呆傻了,年底到美国前要先适应一下。欧洲的大城市比如巴黎什么的,治安也差得可以了,不过偷盗多打劫少。艾菲尔铁塔就是个群贼出没之地,我在顶层中过招呢,上顶层看风景十分钟,结果兜里的欧元就全没了,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掏光的。听说现在全世界小偷专瞄华人下手,因为知道咱们出门爱带现金不怎么用卡。您在Ohio,有没有机会去逛逛R的母校?嘿嘿。。。

R二月份就在新泽西有演出,演整整一个月的戏《RED》。估计现在正在紧张排练中。他这次演个青年艺术家,属于本色演出,应该不难,驾轻就熟。您有机会去看不?我都嫉妒在美国的同学了呢。我要是在美国,一定会去看他的每一出戏。我看了看票价,有40多美金的,还能订得到。有时候我觉得他们舞台剧的票卖得太便宜了,剧场又小容不了太多观众,舞台剧演员收入真的很成问题。不是真心热爱艺术,不会舍弃娱乐圈的荣华富贵来做这一行。我留心看了一下这几年R的很多戏的海报和网页对他的介绍,提到他时总说他就是在百老汇唱过Wicked (天!那都是2004年的作品了),和演过QAF的Justin。他在他们那圈子里,在BTF(Berkshire Theatre Festival)当主角演过的那么多好戏都没什么人提,至少不会用来介绍他的专业背景。唉,终于明白R以前在采访中很无奈地提到的一句话了,意译就是“我在BTF做出的成绩,似乎就永远只属于BTF,而不能在其它地方造成什么影响。”看来只有百老汇牌子硬。

R这两年也过得不是太容易吧,都知道他很喜欢看大型音乐剧,但他看的机会也不多,他曾说“我父母每次进城,都带我去看百老汇的大型音乐剧”,也说过“我有好几个剧院的打折票和套票”。他父母一年来纽约看他能有几次,顶多是一两个月一次吧,只少不多。我查过百老汇R很喜欢的那几个音乐剧的票价,有100-150美金的便宜票但那绝对是订不到的,一点击就弹出消息“票已售完”,基本上都是230-350美金的票才能买到,400多美金的票也订不到,那是最好的座席,也是一出票就卖光了。230-350美金一张票,估计他父母负担得起,而他不一定有常常看音乐剧的经济能力。毕竟他爸是个高级管理人员,他是个艺术家。

------------------------------------

回复:南北战争时,谢尔曼也够狠,真真打断了南方的脊梁,也难怪南方现在还有Celebration Honoring Robert E. Lee

谢尔曼是个狠茬儿,看他的作战履历,我每每心惊胆战。南方确实是被他打断了脊梁,整整一百年,元气大伤。天涯有个写手叫京虎子,用评书的方法写过南北战争的前因后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他不是我们影评区的人,他是煮酒论史版的写手,专长是美国历史。
『煮酒论史』 [西事纪闻]美国逸事之内战故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08479.shtml

《乱世佳人》里提到的南方当年特有的风情和19世纪中期特有的美丽建筑风格,在亚特兰大那是找不到了,被谢尔曼烧光了。可是小城萨凡纳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谢尔曼也有下大手笔毁这个城(当然,在谢尔曼本人看来只是小手笔毛毛雨),但天幸他没把这城毁个彻底,听说是因为当年攻下此城时正在过圣诞,他打电报给林肯说“这是送您的圣诞礼物”。毁是没毁干净,但他率军队离开时,能拿的粮食财物全拿走了,拿不走的全烧了。战争永远是人类的噩梦。

Robert E. Lee,绅士的李将军,我蛮粉他的,他是南军的统帅,南北双方都对他极为尊重。我男友特别粉的是石墙将军杰克逊,他专门研究过杰克逊将军的战略战术风格,他说任何一个有心从技术人员转做管理人员的team leader,都应该认真研究一下杰克逊将军。李将军和杰克逊将军是好友,都是北弗吉尼亚军团的领导层,美国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军人,几乎全出于弗吉尼亚。李将军和杰克逊将军是老乡,关系极好,从刚认识起就合作默契,有时候我看他们的履历就想,谁说老外跟中国人有区别?一样是“老乡见老乡,有事好商量”。

R的性格我真喜欢,直接、坦率、傲气、真实。一点都不带装逼的,而且是不屑于装。他也压根儿不往那儿用什么心眼子。就像我提到的那四句访谈,细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就能发现R根本不是一个有意去“取悦观众”的人。他大大方方地在访谈里表示,自己是个北方人(骨子里我是个新英格兰人)。其实以他的家庭和成长背景,他大可以说自己“既是南方人,又是北方人”,“既喜欢南方,又喜欢北方”一类的话,这样全国的观众看了也会高兴,但他就是不这么说。他说的就是自己想说的话。想一想,毕竟他也有很多南方观众和粉丝,看到他一个佐治亚家庭出身的男人,一口认定自己是北方人,未必会高兴。甚至我怀疑他们Harrison家在亚特兰大当地有点根基有点名望的(他爸可是当地一个大型造纸厂的CEO啊);可是R并不屑于用心计取悦观众,他觉得自己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be myself,你喜欢我你就喜欢,你不喜欢我那也随你便,我又不是为了你喜欢我才活着的,这是个“爷”的脾气;这一点,他的那些QAF同事几乎没有一个做到的,我们很多人其实也都做不到。不是说他的老同事人家做得就不对,只是人家处事比他圆通得多。R这个人呐,你看他的资料越多,越喜欢他。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8 12:58 编辑

回复 188# 人人寻找欢乐园


回复:嗯,LZ家年底不论来哪个城市,一定要住在好的社区,好的社区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这是我来这里最深的体验了。

谢谢指点,我一定注意这件事。怎么听着Ohio这么危险啊,虽然现在住的是治安好的社区,您还是小心为上哈。我家年底要去的就是新英格兰区,离纽约很近,10月到11月,不知道到时候R有没有舞台剧档期,或者是Joe's pub演出?有的话肯定会去看他现场的。说不定那时候他正好去拍电影电视剧了?嘿嘿,谁知道呢,世事难料。他除了2004年演过百老汇的那个Wicked,其它所有戏,不是在别的城市,就是在外百老汇 (Off Broadway)。

外百老汇与外外百老汇(Off-off-Broadway)的具体概念在这儿有比较到位的解释,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就不多侃了: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172310.htm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 ... NTSO741&xpos=36

三个不同概念:百老汇、外百老汇(R这几年主要在这儿演)、外外百老汇,其特征如下:

近几十年来,百老汇的戏,传统、经典、高成本、制作精良、票价昂贵、创新较少;

外外百老汇的戏,新戏老戏都有,但都很讲求创新和改革、非常前卫、成本较低、有实验性质、年轻演员居多,也有很多老资历的演员为了扶持新人和艺术传承过来参演,听说有的戏可以简单到租个某工厂的礼堂开演,就是票价太便宜了,十块钱学生票的都有,演完一轮基本上赚不了什么,观众里很多都是学生,大家主要是为了普及艺术。

外百老汇听说是介于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之间,Randy演过的外百老汇角色剧目,Wiki上有个单子:
A Letter for Ethel Kennedy (MCC Theatre, 2002),
the Father in "Oak Tree" (Perry Street Theatre, 2006),
Eros in "Antony and Cleopatra" (Theatre for a New Audience, 2008),
Young Spencer in "Edward II" (Red Bull Theatre, 2007–2008),
Laszlo Fickes/Gerhardt Zeitzler in "A Singing Forest" (Public Theatre, 2009).

Randy应该还没演过外外百老汇的剧,不过他在2009年的剧POP! 里饰演Andy Warhol,那就是去了Connecticut州的耶鲁大学,在大学的小红砖楼Yale Repertory Theatre里演的,那楼原来就是个教堂,大学在教堂搬迁后买下了那楼,进行了内部改造后给剧团用的。我觉得那多少也沾一点外外百老汇的性质。毕竟Yale University所在的小镇New Heaven就一度是百老汇戏剧的试演场。

-----------------------------------------

回复:我想randy的父母一定给了他很多的爱,也只有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才会这般自信,率真。我其实不算是randy的粉吧,很多关于randy的信息都是从这个楼里看到的。但是每一张他笑的照片我都留着,很阳光,让人觉得美好。

对,我特别同意这一点。他是很自信率真和阳光的人。我一直觉得Randy那种气质,在美国男演员里极少见,是那种天生的王子贵族气(当然,被我一直当成短板来说。。。),但其实我特别喜欢他那种气质,近年连欧洲演员身上都不多见了。他那个人,同时集中了贵气和书卷气,也同时集中了傲气和谦逊,我以前一直想不通他这种气质是哪儿来的,毕竟,贵族气质比别的任何一种气质都更难培养,所谓“三代才出一个贵族”。美国人在西方社会里是一直被当成商业文化和低端文化的代表来看的,一个美国男演员,居然有那种“穿T恤衫都如同落难王子”的气质,太罕见了。

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多了去了,我以前一直以为中产阶级家庭一般培养出的都是Mike Seavor那种男孩子,长大成人后一看就有很好的教养,举止得体知进退,但一般没有那种贵族气,一看就是典型的美国大男孩。毕竟在欧洲这种文化氛围比较强的地方,如果有人夸我的品味很“美国化”,那真不是什么好话,潜台词就是认为我品味不高,像个村姑。美国那几个男演员,比如扮演Mike Seavor的柯克卡梅隆、还有小布、莱昂纳多、马特达蒙,其实都是出自中产阶级或者条件良好的家庭,但还就都没有那股子天生贵族的气质,虽然都是很有教养的人,有几个文化程度还相当高,但文人气和贵族气还是不一样的。R身上那个气质,是货真价实的贵族气。粉丝叫他“永远的王子”,不是空穴来风。

我个人猜呢,可能终究还是跟Randy的少年成长环境、他的南方血脉和他的南方家庭背景有关系。其实不管他自己认不认,他身上南方人的气质还是挺重的。R曾经演过南方著名作家威廉斯的戏剧《玻璃动物园》,在威廉斯的作品里,南方代表传统的优雅、浪漫和诗化的情调;而北方则代表着欲望和粗俗的品质,它以其工业时代的机械、冷酷、强悍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挤压着柔弱的南方。所以南方人直到今天都管北方人叫“北方佬”Yankee。南方这种情调是怎么来的呢?从美国建国到南北战争正好是小一百年了,所以南方这块特殊的土地,大庄园主和大资本家阶层,还真的是已经积累到了“三代出贵族”的阶段了。据说当时,南方上层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教养,比北方上层社会优雅得多。弗吉尼亚军团的领导人、后来成为南军统帅的李将军,就是公认的风度翩翩的绅士。北军的将领格兰特和谢尔曼,其实都很欣赏南方上层社会的悠闲浪漫生活方式。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本身就是南方弗吉尼亚人。

南方上层社会的贵族气质是很重的,而且日子过得很滋润,因为那一百年的欧洲贵族混得很惨,英国是砍死了国王和N多贵族后开始狂干工业革命,法国是闹大革命二革命的腥风血雨战争不断,欧洲的贵族,当时是朝不保夕,夹着尾巴做人;相比之下,美国南方简直是天堂,尤其是南北战争之前那几十年,有钱有闲,沃土数十年不历战火,不养出个贵族阶层来都新鲜。《乱世佳人》里的男二号Ashley,他们家就是一个典型的种植园主阶层,日常生活除了管理庄园之外,就是打猎、读书、喝茶、舞会、串门,过得远比当时的欧洲贵族更贵族。佐治亚庄园主子弟,很多都是去北方比如哈佛大学把大学念完,但不会留在北方工作,还是回到家里经营庄园。也有很多是念西点军校的。庄园主家庭的子女,一般都要去欧洲旅游很长一段时间,不为别的,就为的是在社交圈里交朋友长见识,最终还是要回南方的。事实上当时很少有南方人愿意留欧洲发展的,基本上玩一圈全回来,可见当时南方生活条件有多好。Ashley本人就是酷爱欧洲的,尤其是欧洲文学。美国人(这倒是不分南方北方)直到现在都保留了这个传统,学生成年后多半会来欧洲一趟,有的是当交换生呆一年把欧洲旅游遍了,有的就是趁寒暑假过来,有点像我们中国古代的“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美国人的欧洲情结挺重的,喜剧电影《欧洲性旅行 EuroTrip (2004)》和马特达蒙的动作片《谍影重重》其实都是这种情结的体现。这让我想起Randy同学,他也喜欢来欧洲,也喜欢欧洲文学,他说过第一次来巴黎就特别喜欢法国,后来又在2010年来了一次法国,不过他的旅游休假方式呢,是在乡下农场养了一个月的猪。(哈哈)

所以我就一直觉得,Randy那种贵族气,应该就是那种少年时代南方文化氛围的积累,加优越的中产阶级家庭环境,再加一点遗传吧,他老妈气质真是好,南方美女。柯克卡梅隆、莱昂纳多、马特达蒙,都是北方人,身上确实没有这种气质,虽然文化程度都不低;小布同学是Oklahoma人,美国中南部,不过他们家是在个小镇上,比较乡下一点,那镇上还不到3万人口。据说Angelina Jolie就一直嫌婆家是乡巴佬。

TOP

回复 182# 卡拉马佐夫兄弟

谢谢。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18 12:29 编辑

下面贴的这段文字,是我翻译的Randy Harrison在2011年5月赴以色列参加“国际反恐同大会”的部分访谈,访谈人是以色列记者Menachem Ben。原文是希伯莱文估计谁也看不懂,英译稿我没能要下来授权(跟那网站联系了,人家一直没回我信),网上的东西也是有版权的,不能随便拿来贴在这儿。如果哪位一定想看英译稿,请用关键词Ahhumlas gay上古狗搜,能搜到,一个俄文站,还一个意文站。这稿我没全翻,因为刚开头就是QAF的背景介绍啊,R的背景介绍啊什么的,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费那洋劲了。而且我认为这个以色列记者职业素质不高,R做这个访谈的时候正好33岁半,他说成是34岁;其它很多信息也有偏差,很明显是从Wiki上直接抄下来用的,甚至没有做近期核实。这记者是个“二把刀”,做事太不认真,基本信息都报错,而且有点八卦嘴贱,这样的人写的东西我不爱翻。要不是这个访谈实在特殊,我绝对不翻。R的资料出生日期什么的,都在网上明摆着呢,当记者的好歹也得算一下人家准确年龄吧。拿不准、不清楚的信息就多问两句呗,R还很少有给记者甩脸色的时候,尤其是个外国记者。R这人教养不错。所以我只翻了R自己说的话,和他跟记者的你问我答。我的翻译风格,是反复看懂和详查资料后的意译,如果哪位翻译高手有不同意见,请您一定指教,咱们切磋学习。英译稿就有点涩,这种“二道贩子”翻译确实比较痛苦。个人认为,字对字词对词的直译,那翻出来的字句基本上都有偏差。要么就别翻译,要么就译者自己先看懂了研究透了,再给读者把意思一五一十地讲明白。翻译,其实是一种讲解。

希伯莱原文地址如下,愿意的话您可以用古狗翻了对着看:
http://www.nrg.co.il/online/47/A ... l?hp=47&cat=307

--------------------------------------------
正文如下:

Randy (以下简称R):我此行,做的演讲主题是:反对暴力,反对欺凌。

R:当我年岁渐长,我就越来越能用正常平和的心态去看待Justin这个人物。现在,如果人们在街上看见我,不管我叫Justin,我倒觉得怪怪的。这么多年下来,我早就习惯了人们见了我就喊Justin。我也知道,大家看到我现在的样子跟年少时不一样了,总会大吃一惊。很多人还为此对我品头论足。我想,对他们来说,这种议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在我而言,好像就永远脱不出Justin的影子。不过这几年,我已经对此有心理准备了,所以也没觉得太难受。

R:我这次跟以色列的Social TV电视台联系上,主要是通过我多年的老友Julia。也是她为我来以色列的事儿牵线搭桥的。后来这边发了邀请,我作了决定:我应该来。我真的很想访问以色列。
(大家谁想听听希伯莱语到底是什么样子,在youtube上有一段去年以色列开这个会的新闻报道,R在1:15分的时候出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MYhrEqR6cs)

记者(以下简称记):是什么最终促使你决心担任同志团体的“代言人”呢?
R:其实这件事困扰我很多年了。好像演了QAF以后,同志群体就特别想让我去当“代言人”,似乎那就是我的责任一样,那种感觉让我不太舒服。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个艺术家嘛,是个演员而已;我又不是政客或者社会活动家。只有当我年龄渐长,慢慢地从QAF剧集的影响中走出来之后,我才能让自己自然而然地面对这个问题。今时今日,我是真正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这项活动了。跟我常年联系合作的人,包括我们美国的一些社会组织,还有一位经常在大学讲解婚姻平等权和同志群体的讲师。现在想来,是Justin这个电视角色,让我能更紧密地和有关“青少年同志”的话题联系在一起。比如说青少年同志的出柜问题,如何出柜,什么时候出柜等等。在美国的很多地方,对同志群体来说生活得都很不容易,出柜就更为艰难。我所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面对这些问题,呼吁反对暴力、反对欺凌。你知道在纽约,露宿街头、无家可归的青年里,有40%都是同志吗?

记:是啊,但这跟你出访以色列有什么关系?
R:我不太知道以色列这边同志群体的情况。这次我来,主要是想看看你们这边的情况,并且讲一讲我们美国目前的情况。我会尽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计划在以色列放映几集QAF,并且发言反对恐同心态和恐同行为。

记:你在其它国家也参加过类似活动吗?
R:参加过,是非官方性质的。我在世界其它国家地区出访期间,曾经主持过几个电视节目,并且我为此很自豪。自然而然地,无论我到哪里,看过那些节目的观众就会来找我,跟我谈一些关于出柜和同志群体的问题。我现在可以应对自如了。(注:R在别的哪个国家做过电视节目我不太清楚,2008和2010年在法国呆的时候参加过不少活动,在一些电视节目里做过嘉宾,有时候在小型的电视节目里还客串过主持,youtube上有,可以用关键词Randy Harrison France搜索到。他在美国这几年陆续有参加各大学的访谈。花痴一把:什么时候来瑞典做次节目嘛,我们去看看也容易点儿啊。。。。)

记:QAF剧集,正如我们先前指出的,在美国电视史上,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代表了美国的男同和女同群体。在QAF之前的电视节目,只是在某些方面暗示和隐讳地表现了同志群体的性行为,但QAF简直像炸弹一样震惊了世人:赤裸大胆的性行为、火辣的接吻、疯狂的派对和代表了同志生活的层层面面。而Justin,哦不,我的意思是,Harrison你本人,在同志圈和大众中一夜成名。
R:那时候真是疯了一样的狂热。我们很快就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必须得说,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真的很困难。

记:为什么?
R:因为压力随着成功接踵而来。我不知道该怎么给自己减压。我对剧集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我记得那时候很多事让我心烦意乱、疑虑重重。我觉得剧集里的很多情节被表现出来的时候,用的是过于粗疏、简单化的方式,而根本没有讲明白它真正的复杂背景。然而今天,回首往昔,我开始体会到了剧集在某些方面,确实达到了相当的效果。那个时候我太任性了,光想着自己想把戏和人物塑造成什么样子,但忽视了对于其他人来说,剧集意味着什么。现在我认为QAF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它开启了一个话题,它把一个人们不愿正视的话题直白地表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打比方说,人们看到两个男演员在电视上表演性行为,才会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R这段话英文是:I had trouble with pressure. My vision is also the program was different. I remember being frustrated a lot of things. I thought that some issues were presented in a way too simplistic, without sophistication. Just today, in retrospect, I appreciate its effectiveness. At the time I was selfish, I thought more about what I wanted the plan to be less on what it was for people. I think that 'Queer as Folk' was a good program that it began a discussion, she presented things avoided them until then. This was the beginning. People do not see until then men making out. (只搬这么短一段,估计人家那网站不会过来砸我。反复看了三遍,我才相信这真是R说的话。以后如果有时间,我会写一下这段话的读后感,为什么它会这样打动我,促使我给R动笔,以万字为单位开始写文。)

就我个人而言,今时今日居然有这么多年轻人过来找我,告诉我说,这部剧集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如果这么多人都这么对你说,你怎么会不高兴、不喜欢这个剧集呢?这使我认识到,它真真正正地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让他们认识到,有一种生活方式,只要他们肯尝试,也许不像想像的那么可怕;因此他们就可以过他们真正想过的日子。我以前没有理解到这一点。以前我只看前两季,其它部分置之脑后、束之高阁,一点儿也不想碰。现在我每季每集都看,而且觉得常有又惊又喜的感觉。我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含义。我为QAF这个剧集自豪。

记:现在出柜的演员还是不多,但是陆陆续续开始有人走这一步。
R:对,是这样的。对我来说,出柜并不难,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大概是15,16岁的时候我已经出柜了。我以前从未想过我会去演电视剧,原想一直做舞台剧工作的,也从未想过会有如此高曝光率的生活。对我来说,隐藏自己、欺骗自己是不可想像的。从来我都没这么想过。

记:你对现在电视上的同志形象有什么看法?
R:我认为还有很多提升余地,但是总的来说,是个可喜的进步。十年前我曾经失望沮丧,但今天我每每有惊喜的发现。你可以看到在很多主流和热播的节目中,同志的形象也陆续出现了,比如'waves' 和'Desperate Housewives'。我相信我们那批人对此贡献良多。

R:当年我做出了决定,退出电视圈回到舞台,而不是执著于在QAF之上更上一层楼。那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很多人为的、我无法适应的压力。我并不喜欢成为被人围观、注视、打聚光灯的焦点。拍完剧集之后,我想休息一下。而现在我可以更坦然地面对这些事了,但我还是不会再重复演一个像Justin这样的角色。那样对我来说,好像是用一种固定的笔法多次重复写作,墨守成规,毫无创新。

记:拍完QAF后,大家都知道你是谁了,找别的工作会不会有困难?
R:我觉得,我现在做的工作跟我拍QAF以前的工作,差不多是一回事,只不过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有更多发展而已。但是确实QAF的影响会无声无息地摆在那里。QAF这个剧集,对我来说,始于11年之前,终于6年之前,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当我慢慢地走出QAF的影响,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一份完全不同的职业,但还是很感激自己和它一起拥有过的那一段岁月。有时我也会对自己生气,一遍遍问自己“你对自己期望就这么低吗?你只能演个Justin吗?”但是过一段时间我又会平静下来,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一切,谈论这一切。这也跟观众来自哪里有关系。在世界范围内,QAF确实是观众们知道我的唯一途径。而纽约人欣赏我,是因为我的舞台剧表演。(Randy,我欣赏你也是因为你的舞台剧啊,虽然只能看偷拍。演Justin那点皮毛功夫不过牛刀小试,跟你的舞台剧功底比,算什么呢?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舞台剧演员都是最好的演员,应该被分类成“表演艺术家”而不仅仅是艺人。)

记:你怎么总结和评价QAF对你的事业影响呢?是好还是坏?
R:总的来说,对我而言,剧集没改变任何事。剧集既有它的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最终我觉得不好也不坏,我抱持一个不偏不倚的中性立场。剧集完工以后,我还真没觉得我可以借助它的影响力在事业上大有建树;相反,我发现我必须从头开始。那时候是有点失望沮丧、有挫折感的,但同时也觉得很刺激很兴奋。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我要做什么样的人,而这种感觉让我耳目一新、神清气爽,充满了活力。

记:你知道我们以色列的同志群体,听说你要来,他们都很兴奋吗?这就像是把一块牛排扔进狮子笼里啊。
R:(大笑)听起来很有意思,这让我也很荣幸。我宁可人们对我的来访充满期待,而不是视若无睹。但我这次来,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你可以在报道里写明,他们没有机会。

TOP

回复 185# dwq

回复:谢天谢地,他终于走出QAF的影响了,再不用一提Justin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了

也谢谢您来回帖,我很高兴。坦白说,我非常意外您居然回了这帖子。已经很多读者被我气跑了。您知道我很欣赏您的文笔和思路的,文笔清新优美且不强势;看事也是特别明白、逻辑清晰并一针见血的,而且出语从来不像我这么咄咄逼人,有时候弄得人脸上下不来台。

四年前我在天涯吃过一回瘪,也曾下不来台。那时不知天高地厚跑去拍过人家楼主一回砖,结果被人家“四两拨千斤”,轻轻巧巧地顶了回来,从此知道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高人背后自有高人出现”,再不敢年少轻狂、妄自托大,而是脚踏实地,开始勤勤恳恳做学问。也明白了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很谦逊的,而不是像我当年那么狂那么不懂事的;虚怀若谷,才能从善如流。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天涯看看,那个让我心服口服的高手叫“孟来2005”,女写手,好几个版她都发过帖,不拘泥于一城一地,气度高华视野宽广。个人认为她是天涯写金融学第一高手,我的文笔措辞水平只有她的三分之一,而她的文章并不是刻意字斟句酌,有很多也是感性随笔,但那思维深度广度,只有程度比我强或者跟我差不多的人,才能悟出其中门道。能让我佩服成这样的人,不多。我不留自己的天涯ID,也是因为觉得自己当年很不要脸。想来好笑,当年被人家笑成顶成那样,可是还忍不住要天天跑去偷看她的帖子,挨骂也乐意。原因无它,写得太好了。个人推荐,如果想看这位大侠的文,上天涯又不方便,那么上古狗搜关键词:“华尔街金土罂粟,纳粹德国”。应该能搜到。孟来姐姐评价自己这篇文是“大而无当”,我不这么认为。措辞确实华丽张扬,信息量不是特别特别地大,但它切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让读者看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从而激起学习金融学的兴趣。这就是启智、做研究的最高境界。这篇文并不是孟来姐姐的最高水平,应该算她平均水平吧。

而这位以色列记者的水平我不敢恭维。仔细看过R这十年来访谈的人都知道,R家庭教养极好,很有涵养,不会闭口不答记者的问题给人家难堪,不能说的他直说不想说,能说的他都是干净利落地一大篇说下来不会让你回去交不了差发不了稿。可是他对高水平的记者有一份特别的礼遇,尤其是层次跟他差不多、问题切入得好、跟他又有共同语言的;我会在以后的访谈翻译里专门讲这个问题;但对那些层次低、八卦嘴贱的小报记者就不一样了,有那种客客气气的疏离,信息不少给,但知心一点的话一句不交。骨子里他应该是瞧不起这种人的,他傲。这个以色列记者明显是八卦嘴贱的那一种,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居然就是"Have not a chance with me": Interview with Randy Harrison(我靠!这男人比女人还八婆)。您再看看这人问的都是些什么弱智问题就知道他什么水平了。事先功课做得也不够。我一开始怎么也想不通R为什么会对这种人说一些非常有深度、让读者特别心有所感的话,字字句句都有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我不是一个能轻易被感动和震惊的人,但这访谈直接打动了我的心。后来我猜,记者本身素质不重要,R这次目的却很明确,不必跟记者相互交流那么深,但是要借助他的力量,向全世界阐述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里话、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吧。可惜这篇文章不是英文,他们访谈时肯定是用英语的,我特想知道R讲的英文原文是什么。

--------------------------------------------------

回复:这篇访谈他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我想到他会有不小的变化,但没想到心态变化会这么大,少了很多过去那种小孩子似的执拗劲儿和自我最大的骄傲,多了坦然和从容。其实也是啊,他一辈子都摆脱不了Justin Taylor这个角色了,这个戏这个角色在观众眼里是他人生中最浓重一笔,与其一直反抗作对或逃离,不如欣然面对,他现在也想开了。

Randy这段访谈,我也惊了。让我翻来覆去看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遍,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太不像他的语言风格了。他是个什么脾气,他说话有多直、多冲,何等咄咄逼人,我在前面的帖子里举过很多例子了,大家心里都有数。2011年R做的三个访谈,风格都和以往大不相同,这种变化即是从这个访谈开始。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这种事儿,真不敢乱猜。最近这两年他的访谈风格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变化,只是2011年最为明显。

我不可能一网打尽这两年发生在他身边所有的事,只知道2011年大概出了这么些事:二月底的时候,R他们纽约gay圈子里有个男孩Barie Shortell上街被gay basher打到毁容重伤,动了十小时的外科手术,住了五天院。那男孩刚刚找到工作,收入很低,而且没有医保。怎么办?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三月和四月,朋友圈子和很多好心的纽约人帮他捐款。R也积极参加了对他的捐款和救治活动,而且跟记者谈了他们的处境,真的是很艰难的处境。他告诉记者说,自己就有相当多的gay朋友被攻击过,而且其中很多人没有医保。文字来源如下:
http://www.alternet.org/story/15 ... and_also_by_america

后来4月27日R在Joe’s pub表演,唱那首特别荡气回肠的Rolling In The Deep,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他情绪不对,愤世嫉俗、痛压胸臆的感觉,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要发泄出来,憋了太久的痛苦要倾诉,特别重的情绪带进去了。有粉在怀疑跟那谁有关系,还认认真真拿歌词一句一句地分析往他俩身上硬套(额滴神哪,有这工夫R所有的BTF英文访谈都能翻译下来了)。这事儿我持保留态度,他们圈子里出那么大的事儿,物伤其类、感同身受,换谁情绪也好不到哪儿去。当然我也不能百分百确定到底是什么情绪,我不能乱说R那天到底为什么那么难受。

我个人看法,R根本不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小女人,人家是个30多岁的大老爷们儿,没必要把他所有的活动和各种反应往那谁身上联想,他自个儿要忙的事儿就挺多的:排练、接新戏、练功(舞台剧演员基本功不敢丢啊)、唱Joe’s pub、参加社会活动(他近几年有去大学做讲座和做访谈)、帮朋友筹款治病、他还有经常看书的习惯(估计老得跑图书馆)、听音乐的习惯(他拿的艺术类大本毕业证就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底子不能扔),人家平常就忙个贼死。我有时候看着有人动不动把他每个行为往那谁身上想,真是哭笑不得。不过这也不是中国粉的问题,差不多全世界粉全这样。难怪R有时候烦得不得了,2010年在法国那次被人问“good kisser”问题就气得当场挂相了。曾有人形容他甩冷脸子是famous death stare,我翻译成“鹰眼死光”,第三季里Justin给Michael就甩过那种眼色,看得人心惊肉跳。苦笑。一个男人的情绪反常,宁可往事业上联想多,也没必要动不动往感情上联想。没有哪个男人是为了纯感情活着的,男人只会为事业活着。Gay,是男人。Randy Harrison,那是男人中的男人。

我很欣赏大人这段话,说R“心态变化这么大,少了很多过去那种小孩子似的执拗劲儿和自我最大的骄傲,多了坦然和从容。其实也是啊,他一辈子都摆脱不了Justin Taylor这个角色了,这个戏这个角色在观众眼里是他人生中最浓重一笔,与其一直反抗作对或逃离,不如欣然面对,他现在也想开了。”您总能用短短几句话总结出我必须扯一大篇才能讲明白的道理。确实是这样的,也就是他的这种心态变化让我作了一个决定:从现在开始,我要给Randy Harrison这个男人写文。到了这一天了。我不知道R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但这种从男孩到男人的变化感动了我。从2011年夏天到R的生日之前,我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分类、整理和归档了手头所有R的资料,从生日贺文开始,给他一个接一个地写文;每个人爱自己偶像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是我的方式,我以此表示对我的偶像的尊重。

Randy一直是个“爷”的脾气,直来直去,我行我素。可是“爷”跟“爷”,还是不一样的。以前,他只不过是个“少爷”脾气,年少轻狂,不识愁滋味,口无遮拦、说话率性也许只是未经世间寒苦,所以没轻没重;而此时,他是个“爷们儿”了。“爷们儿”是什么人?男人,男人中的男人,用自己的肩扛自己的责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要去帮助别人;试着去体谅别人的痛苦,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感受,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以前的狂傲多多少少有些年少轻狂的嚣张成分,现在却兼具了谦逊和骄傲的气质,以后要是再“狂”,那就真是有了充分的自信和底气的狂了;有些事能放手就放手,放手不是放弃和妥协,而是顺其自然、不再钻牛角尖(总不能因为观众只记得Justin,就自己天天折腾自己恨铁不成钢吧,想开点也就放下了,自己也开心轻松得多);任性执拗劲儿的孩子气少了,爷们儿特有的坦然、淡定、从容和包容却不知不觉地发散出来;也许他做的并不到位,没有人可以一下就从二愣子变到游刃有余,但他似乎在尝试,一步一步地往外圆内方的方向走。其实他2011年说话还是会得罪人,不过比以前已经提高多了。能看出来,他在注意自己的措辞。2011年他所有的访谈,慢慢地让我探出了一点东西,就是我怀疑他好像给自己设了一条底线,“话要想着说,不要抢着说,尽量不要出口伤人”。

少爷哥,再漂亮、再有才,我顶多是喜欢他、欣赏他;而爷们儿,是让我肃然起敬、正襟以对的人。只有爷们儿,才配让我动自己的笔。我为敬重的偶像动笔,从来是以万字为单位的。以后我会慢慢地把他在BTF的访谈一个个地翻出来,因为我翻东西的风格是“讲解”,必须弄清每个背景知识,有点慢。如果碰巧有别的哪位兄弟姐妹也在翻,在此我说一句哈,咱不冲突,您翻您的,我翻我的,如果您愿意,咱们切磋共同提高。我巴不得R的访谈能多几个翻译版本呢。但是还是得说一句,建议大家,能读原文,还是读原文。一翻成外语,再好的东西都变味儿。R很有才,他用的英语词汇,很多是相当优雅和文采斐然的,用汉语来解释,就比如说,如果能用“循序渐进”一词的时候,他就不会说“一步一步来”。他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强,字句结构流畅逻辑清晰,估计对记者来说,基本上是可以不加过分修饰整理就直接发表的。我翻译时,这种感觉能从电脑屏幕前扑面而来,瞒不了人的。

记得大人说过,R也许适合找个能包容他、照顾他和关键时刻能提点他的人;对这个事,我有点自己的看法。谁也不能当一辈子小孩子受人宠爱,R不一定非得找个比他年长、有包容性、能指点他、能照顾他的人。他再小孩子脾气,再由着性子来,也终究有要自己成长的一天。事实上大家已经看到了他从男孩到男人,一步步的成长,跟我们所有人一样,人总是要靠自己,一点一点长大的。

Belukha好不好,两人能不能过日子,以后两人会怎么样,是终生伴侣还是友好分手,咱外人不好说也不该说。可我倒觉得这两年,有这个小男友在身边,R性格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会替别人想,会照顾人了。他本来也是一个很爱看书、很爱思考的人。2008年一看R就是个大男孩,2011年一看就是个从容淡定沉稳成熟的爷们儿样子。这种事不稀奇,海外很多小留学生,在家里爸疼妈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什么能力都显不出来;可是一出国、一独立、甚至交了小男友小女友开始照顾对方、照顾自己的小家了,那能力一下子就提高得特别快,简直脱胎换骨,几个月之内就精明干练、光彩照人。从R这两三年的性格变化和Belukha同学本身的性格来看,平常应该是R照顾这个比他小八岁的孩子多一点儿吧。R会不会照顾人我不知道,可是Belukha一看就是特别不会照顾人的主儿;R有时候说话不太过脑子,既直又冲,Belukha同学说话时那脑子基本上是神游四海、周游外太空。就这小同学吧,有R平常多少管着他点,还经常能“满嘴跑火车,到处出洋相,网上贴很多半裸照”,要是R不管着,还不定闹出多大笑话来。越是学着照顾别人的人,性格越成熟,处事越老练,做人越有包容性,越会理解别人。大家可能都有感觉,R这两年为人处事能力大有提高。从锻炼R的处事能力来说,个人认为Belukha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虽然是以一种事先大家可能谁也想不到的方式。从这点来说,R以前历任很宠他、照顾他的男友,全没做到。太搞笑了:居然是Belukha这小孩做到了很多能力比他强十倍的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的事。

--------------------------------------------------

回复:有时候你看着他,会觉得老天真是不公平,多少在演艺圈挣扎的人苦苦追寻名利而不得,他却少年得志,懵懂中就轻松拥有一切。而当很多人为名利所累时,他又淡然得将这些置之身外,安心得去追求心中的理想。这样的人生,我也想拥有,可惜我无他的美貌才情和智慧。

大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说不定R也在羡慕我们呢。我们不会在乘地铁和早上出门口取报纸的时候,被粉丝拍下照片来往网上传;我们的性向毕竟是主流,不用担心上街被gay basher打成重伤毁容;我们的人生平淡,但也幸福,只要我们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我曾经想过,自己的人生,万金不换,我真的不愿意用任何一个我羡慕的人的人生,来交换我现在所拥有的。我们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的美貌才情和智慧,我也无一不羡慕,可是我偏偏就是一点也不想要他的人生,我只要我自己的。

TOP

回复 189# lhttkkxx

大人,非常感谢您的回帖,我都读过了,而且一定会回的,这些天因为家里过年的事儿实在忙,二月份我会回您的帖.
再次表示感谢.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28 19:18 编辑

回复 193# lhttkkxx

不是。不过如果这位大人愿意来回帖,我是欢迎的。就像我欢迎您来回帖一样。只要写得好,谁来回我都欢迎。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28 19:56 编辑

回复 190# lhttkkxx

首先非常感谢大人的回帖,过年的时候读到这么一个含金量高的帖子是非常开心的。没想到今天做完饭会有点时间写东西,开心。不好意思,我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话,我做的判断和结论都必须基于自己的观察和调研:所以您说您文笔不好、语文成绩悲剧,我不相信。因为我觉得您文笔措辞相当优秀、逻辑也非常清楚有条理。在我的楼不用这么谦虚,有本事就露出来好了,个人偏好,喜欢跟“不要脸”的人打交道。我会先回答您的问题。大人,说到百度帖吧,有个ID叫“葛玲朋友”,如果您有时间愿意看看,想请问一下您对“葛玲朋友”的文笔怎么看?比我如何?想批评想赞扬都可以啊,我不介意的。这个ID不是在QAF吧发帖的,在其它很多吧。如果没时间就不用看了,不打紧的,大家都挺忙的。

----------------------------------------------------------------------

回复:你之前写过:我也差点被他蒙过去了,如果不是他拍吻戏和床戏里脸红露了底
=============================================
但是我发现他在dh里面有一次脸和耳朵都特别红

大人,我觉得一次两次不太能说明问题。每个演员都不可避免地会把戏外的情绪和状态多多少少带进戏里的,拍DH那场戏,谁知道戏外出了什么事呢?咱能不能打个商量,G的演技问题我真的不想再碰了,他的演技应该让他自己的粉丝去研究去分析,跟我有什么相干?版主曾经在没一个人肯给我回长帖的时候,回了我好几个含金量很高的长帖,那么为了回报,该做的事儿我做了,该写的帖子我写了,为G花了两天半、写了几千字,我觉得我仁至义尽了吧?“人人寻找欢乐园”大人,是唯一一个看了我的提问后,二话不说提笔去豆瓣给G写影评和演技分析的人,这是我特别另眼相看的人,干实事儿不玩虚活。虽然她写的主要倾向于影评而不是完全是演技分析,但人家写得相当干净利落、文笔优美流畅,而且过千字,我非常欣赏这种态度。有件事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有人看了我的提问后,给我发短信问:“您能不能再给G写几个好看的影评或者演技分析什么的”。我当时看了好悬没趴下,这话说得实在太牛逼了,从来没人能用几个字就把我Helmet整趴下。我写几千字根本就是个玩票信手拈来,可我这人倔得很,就是不想给自己不待见的人耽误工夫。苦笑,不要找别人家粉丝,去给自己家偶像写东西啊。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

回复:还有randy 不仅一次提过他特别喜欢122里面的舞会和之后的场景,我一直没想通是为什么

我怀疑R提这点是跟当年RG的事有关,但实在不想再提了,先前因为RG的事差点把这楼毁了。抱歉这话题我不碰了。

----------------------------------------------------------------------

回复:还有就是希望lz 能够详细一下多举几个例子说说randy在qaf里 的舞台剧的痕迹和控场的表现 ,特别是控场表现应该对我很有帮助 ,谢谢。

大人,我这么说吧,您只要回看一下从第一季后半到第五季结束,所有R出场而G不出场的戏,就知道R是怎么个控场法儿了。舞台剧演员气场都很强大,您仔细看看他和别人搭戏,是别人跟着他的节奏走,还是他跟着人家的节奏走?他有一次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吗?那就是他在控场。他这种高强度控场,一半跟性格有关,另一半跟舞台剧背景有关。我再打个比方,您跟老师或者上级说话的时候,一般是会紧张地观察着他的脸色来决定下一步语言动作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他在控场;而您在跟低年级同学或者下级说话的时候,您完全掌握主动权,出语轻松随意,这就是您在控场。说到举例,R出场的所有戏,都是例子,几乎没有一次他不控场的时候。但他跟G搭戏的情况特殊,不要往控场里归,他俩自由发挥的场景太多。那不是演戏,跟演技没有太大关系。

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要学控场,如果您是做老师的,那不用非得看他在QAF里控场,上土豆搜他在Joe's pub里的表演,分析他每一分钟的动作表情,那才是舞台剧演员的功底,高水平控场。

----------------------------------------------------------------------

回复:曾经看过一个访问赵薇和陈坤的,主持人问赵薇:为什么你不和陈坤在一起,两个人那么配。然后她的回答倒是挺出乎我的意料的:如果我不是赵薇,我看看我也觉得这两人挺配的,可惜我是。

大人您是不是喜欢赵薇?喜欢的话,以后我可以不提她。我对赵本人没有任何成见,我烦她是因为她的形体课和台词课基本功太差了,在我看来这叫不敬业。至于访谈风格吧,反正我觉得看国内国外很多演员的访谈,学不到东西。我花的每一分钟,必须物有所值,没时间去八卦他们的狗屁情史,他们应该回自己家闹猫怀春。

----------------------------------------------------------------------

回复:我是个心里藏不住事情的人,我喜欢把我所有的想的都讲出来,有点像流水账,可我知道lz 不会介意的吧。

但讲无妨。我不介意。第一次见面就肯在网上跟我说真心话,我很荣幸。说到这儿我想起来当年在天涯的事儿了。那年孟来姐姐驳过我之后,有个网友私下给我发站内短信说(人家真挺给我面子的,没用回帖说):你读的名著多并不能给你张狂的资本,你读的再多也没北大图书馆存的多;你词汇比别人丰富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想听好词我们还不如去翻辞海。好读书不求甚解,尽信书不如无书。你的文风太过华丽虚浮,是卖弄词汇不是耍真东西。我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后来就开始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看文。个人认为,天涯常驻写手的水平,代表了网络世界里各领域中文的最高写作水平。我现在这种文风是被教训了一顿后慢慢转型出来的。先从最扎实的东西写起,写到一定程度,底气就养出来了,自然而然地,词汇就敢往文里加了,自己真正的风格就开始成型了。在天涯的经历也改变了我的性格。前几页有个姐们儿告诉我说,自己是为了上来骂人特地注册了个ID,用这个ID来给我回帖的,而且希望我觉得这是“祸事变成好事”,我一开始还以为这姐们儿是上来踢馆拍砖的,后来看看可能不是,可能只是不太懂得说话的技巧。要照以前的脾气我不会理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人家小一千字的帖子,码字不容易,高兴不高兴我都会回,网上也有网上的礼仪。

----------------------------------------------------------------------

回复:而且R会用最简单的话向你解释他心中最深奥的思想,并且使你尽可能的听懂他的话。这点实在是很关键。 (我曾经有一阵子挺喜欢蔡康永的讲话的)因为语言真的是一个人智慧和性格的最好体现。

对,这也是我很喜欢他的地方。不光是R,几乎所有的蝎男都有这个特征,您看天蝎座导演的风格就知道了;他们总能把一个故事给你讲得特别明白而且感人。张艺谋早年的电影也是这种风格,最近这些年为了名利和冲击奥斯卡,他那洋相都出大发了,没法看。

----------------------------------------------------------------------

回复: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也特别尴尬,因为主持人特别把straight 和 gay 区分的特别清楚,我觉得那就是种歧视。他难道希望从randy 口中听到我是因为我本身是gay 所以我接受了并且出演了。 所以randy 一开口我就觉得他很聪明而且有种莫名的感觉: 没有人可以欺负到他头上,除非他心甘情愿地被人伤害。
的确,我们说不要歧视homosexual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太同意不过了!

----------------------------------------------------------------------

回复:我感觉到他在访谈里面不是很喜欢别人特别跟他讨论gay 的各方面,猜测他的生活或者刻意强调所带来的什么影响,社会意义,他当初就是把它当成一种尝试来看的吧。

这个我能理解他的感受。人家有人家的生活方式和自尊。人家上台卖本事,可不卖私生活;演好戏就是他的本分,至于解释社会意义什么的,人家干是情分,不干是本分。

----------------------------------------------------------------------

回复:日本不是有种说法—— 言灵。古代以来,日本人都十分相信语言的力量。他们认为在上古时,几乎人人可以以语言作为一种“咒”来控制自己以外的生物。其实发挥到极致语言的确可以影响思想。

对。开个玩笑,这个事儿吧,咱们中国的赵本山把这种语言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并传神地总结为“忽悠”,用这种极致的语言影响了别人的思想,成功地打开了拐、车、轮椅和担架的销路。

TOP

回复 197# lhttkkxx

抱歉,我不是成心要把人看透、挖人“隐私”的,就为这事儿我男人说过我好几回了。他说你不要把人家读者搞得好像一站到你面前就跟透明人儿一样,就算看出来人家是干什么职业的你也别瞎嚷嚷。我确实有这毛病,以后改就是了。欢迎您常来聊聊天,等我把Randy的BTF访谈翻译完了,我就不再来了。翻完之前,我不会弃楼的。我不敢保证您的帖我每帖必回,有时间我就回。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1-29 09:57 编辑

题目:Randy Harrison讲述Tommy的故事——Randy在伯克希尔戏剧节度过的第六个快乐夏天(上)
作者:Charles Giuliano
访谈时间:2011年7月14日
原文地址如下(BTF“伯克希尔戏剧节”的几乎所有访谈文章都不允许转载,版权有严格规定,只能帖链接):
http://www.berkshirefinearts.com ... lks-about-tommy.htm
注:这文太长了,必须分成上下文来翻译,所以我需要多一点时间。

记者Charles Giuliano(以下简称CG):早上好!真高兴能跟你聊聊天,对了,咱俩的老朋友John Douglas Thompson让我给你带个好儿。他说实在对不住,你演的Tommy这戏档期太短了,很快就要演完了,他来不及赶过来看你的表演。(注:Tommy那戏从2011年7月7日演到7月16日,只有10天,一般R的戏是演出一个月左右。John Douglas Thompson是R的同事,一位非常优秀的舞台剧演员,牙买加裔黑人,美加双重国籍,现年47岁,拿过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的最高奖项之一,Obies奖;此奖在外百老汇是什么地位呢?就像是著名的“托尼奖”在百老汇的地位,也像是奥斯卡奖在电影界的地位一样,同类最高奖项。)

Randy Harrison(以下简称RH):是啊,这个戏太短了,好多人都很遗憾没得机会看。

CG:为什么这戏才演这么几天?是不是你的日程太紧了,有别的安排?

RH:不是因为我的日程。我猜,可能是因为这次演出用的那个舞台,是伯克希尔戏剧节主舞台的两倍大,主办方心里也没谱,不知道这出戏的票好不好卖;所以他们比较慎重小心吧。——这完全是我的猜测。我只是猜猜哈。(注:今年R的三个主要访谈:以色列记者的、BTF的另一个老记者Larry Murray的、以及本文这个,措辞都比较谨慎,令我一开始时半信半疑,这到底是不是他的访谈哪?尤其那个以色列二把刀记者写的东西。后来把这三个访谈全读下来了,我终于相信了,确实是他的,不是记者胡写,是他在成长,说话风格有变化了。)

CG:你目前手头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工作安排,为了排这个戏所以暂时放下了?

RH:这倒没有,我8月7日才有安排,要去华盛顿。中间还能空出三周休息时间。

CG:你去华盛顿做什么呢?

RH:我要去排个新戏,叫《艺术之约定俗成》,是阿兰班纳特的戏,在华盛顿的Studio剧场。

CG: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在这儿看到你。大家觉得最精彩最有意思的,是你每年都在演难度大的、有挑战性的、重量级的角色。在过去的三年里,你演了爱尔兰戏剧大师贝克特的戏《等待戈多》和《残局》,还演了一次挪威大师易卜生的戏《群鬼》。你演《等待戈多》里的“幸运儿”角色时,非常精彩地讲出那段高难度台词,我们都震惊了。要知道贝克特的戏素以挑战演员的极限著称,那段台词几乎是一个演员能遇到的最难讲的台词了。为什么你这两年会开始挑战这些经典角色呢?(注:贝克特大师是戏剧界的鬼才,他的戏既难导又难演,他给演员设计的很多台词和情境几乎是在挑战人类表演的极限。“幸运儿”在戏中讲的那一段独白台词难度奇大,语速必须暴快,我自己试了一下,几乎连学着念都念不下来,想看看的可以在网上搜一搜,关键词Lucky famous monologue。Youtube上有几段国外知名老艺术家演的Lucky,有兴趣的可以xxx过去听听,搜索关键词Lucky speech。)

RH:其实,我一直就想这么干。我热爱贝克特的作品。我特别爱看贝克特的戏。即使是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读他的作品我就读得废寝忘食。那时候我就在脑子里想像设计,要是由我来演,会是个什么样子。既然要演,那就干脆挑个难度大的,挑战自己。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干。要是让我一遍遍地老干一成不变的事儿,或者老干太简单的事儿,我早就烦了。(R的访谈有个特点,碰到了高手,即那种资料准备特别充分、专业素质特别高、态度又认真的记者,他会把话匣子打开了说,越说越high。而水平一般的记者,他话也不少,但很有种客客气气的疏离感。所以我猜R这人骨子很傲气,瞧不起那种只会扯八卦的记者。“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他也肯说”,但说的是些能让你回去交差写稿的话,不会跟你推心置腹。R这人心眼儿是蛮好的,他的访谈看多了就能看出门道来。这位CG即是戏剧知识非常丰富的记者,已经跟他打过几回交道了。麻烦的是,到后来R同学口无遮拦的老毛病又犯了,越说越high,就跟北京爷们儿喝二锅头喝高了似的,啥底都兜出来了。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CG:那你以后会不会去排贝克特的另一出名剧《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

RH:会的。等我年纪再大一点。等我到了火候,我要把贝克特的每一出戏都演一遍。

CG:那咱们来谈谈表演难度吧。你这么努力地去演这些高难度角色,是不是因为给自己设定了一些目标啊,职业规划什么的?

RH: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钱难买我乐意”。(。。。。您去读一下原文,结合上下文含义,就知道我真的没瞎翻了。)即使不作为演员,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甚至仅仅作为一个人,我也是真心热爱贝克特的作品。读他的作品,我总觉得他似乎在对我娓娓道来,比别人更深入地剖析人性和人生,宛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贝克特的人生观和我自己的,非常相似,我常觉心有契契焉。所以我是真心喜欢演他的戏,而不仅仅是寻求高难度的挑战。

CG:你是说贝克特的人生观和你有异曲同工之处?这话听起来挺有意思啊。讲来听听?

RH:我觉得,贝克特总能一眼看穿人类的愚蠢和轻浮,总能发现人类在做很多徒劳可笑无意义的事,但同时,他也能挖掘出人性中深刻的幽默、乐观、仁慈和博爱。这就是为什么理解了他的作品之后,我常常会感到:“哦,天哪,我们的国家,简直正在发动一场无意义的战争。”我也会觉得人类做的很多事,是如此地荒谬和可鄙。他的作品,还隐含着一种奇特的悲天悯人之心,一种对心灵的救赎情怀。当阅读贝克特的作品时,我发现他作品中的角色,其人生经验和人生观,与我如此相似。(在此严重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读读贝克特大师的作品,既涵义深刻又浅显易懂,鬼才啊,很少有人达到他这种效果。他是日羊月射,也是我最喜欢的戏剧大师之一,其作品兼具日座白羊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月亮射手的潇洒乐观、浪子气质、骨子里的苍峻悲凉。喜欢他作品的人都会爱到骨子里,不喜欢的简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CG:当我阅读贝克特的时候,觉得他的影响力太强了,字字句句直入我心,让我心有所感,欲罢不能。不知不觉地,我也会用他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简直无法摆脱这种感觉的束缚。你怎么摆脱呢?(不得不赞一句,这个记者功底实在是扎实,专业知识渊博,事先功课做得漂亮,是高手。行家伸伸手,就知道有没有;高手一过招,彼此斤两就探出底来了。所以R明显高看他一头。他发现R喜欢谈什么方面的事,就会立刻把话题切到这方面。大家问自己一句,能不能达到他这种水平?如果R张口就说自己喜欢契诃夫/萧伯纳/王尔德/萨特/莎翁中任何一个人的作品,您能不能立刻就那位作家的作品发表一些感想,和R找到共同语言?这记者明显博览群书,而且思维敏捷。我喜欢他的文章,真能学东西啊;看他给R写的访谈,必须一边看一边百度古狗。但我不待见这记者本人,且容我慢慢讲解,您看到后面就明白为什么了。)

RH:我也深有同感,我还恰恰是用他这种视角来看待问题的。但我从来不想摆脱这种感觉。我不觉得这是束缚。(有件事我百思不得其解,R喜欢的戏剧大师贝克特和契诃夫,那都是研究人性的超级高手,从R的访谈来看,他也深通人性,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纯艺术家和书呆子。但R这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似乎从来不用半点心思。就冲他这个脾气,明亏暗亏,已经不知道他吃了多少回。哪位日蝎的同学在看文的,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我知道你们更能理解R的性格想法。)

CH:人所共知,演完一场戏后,出戏很难。有些演员曾经告诉我,在演出之后,他们会回家洗个澡,这样就能感觉到,随着水的冲刷,角色可以从身上一层又一层地洗掉,这样就“出戏”了。而另外一些人,尤其是“方法派演员”,发现角色一直层层叠叠地植入他们的身心之中,甚至最终会与他们本人的精神心智融合得难分难解,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疯魔不成活。那么你演完戏后,如何解决“出戏”、回到人生正常状态的问题?(注:方法派演技method acting,是一种影视戏剧表演技巧,脱胎自前苏联戏剧家康士坦丁史丹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写实主义表演体系的演技训练,主要通过演员外在的肢体和表情深入地挖掘出人性、人心的复杂性。最关键的特征:要求演员在镜前幕后都要保持同角色一样的精神状态,在演戏那一段时间,人戏合一,演员从身到心在体验角色的真正生活。代表人: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达斯廷·霍夫曼、杰克·尼科尔森。个人认为,方法派演技其实是一种极痛苦的表演方法,非常折磨演员。)

RH:对我来说,出戏这事儿,因“戏”而异,或者说,因角色而异。听起来有点怪吧?其实于我而言,即使是“入戏”的过程中,即使戏里人物具有那种特别阴暗的东西,我也不会听任那阴暗面进入我的思想、影响我的身心,根本没那必要。至于什么样的东西能影响我,那得根据我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我自己的人生观来筛选衡量。说到如何处理演戏时的压力,那也得根据排戏进程的实际情况。很多时候,没必要任由那种偏阴暗面的压力进入自己,那样的话其实无论对我自己、还是对角色、或者对整个戏来说,都没有什么益处。有时,如果是排戏进程时陷入了僵局,或者排练中情绪过度紧张吃力,或者场上发生了技术问题(何为技术问题?比如:由于舞台大小限制,灯光的角度位置,怎么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一时无法协调解决,戏就此排不下去。),事情就是横亘在那里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啊,那你只好先掉头回家先把压力发泄掉再说;而且必须得特别谨慎小心地处理。事先很难猜到哪些事会影响到你,而你自己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去摆脱它们。(看出来R演戏和处理压力的方法了吧。Glam大人曾经评论过:“对于角色来说的话,R个人本身的特性就太突出了,而且有些东西他可能是潜意识地不想让其他的他不喜欢的东西去进入他,对于演员来说的话就算你技术再棒可是个人内部如此坚定如此理性也是个大弱点。”她这段评论,我是击节相赞。说得准得不能再准了。)

CG:那就说说你怎么发泄掉这些压力吧。能描绘得细一点不?

RH:有的时候你只需要在排练时借助角色大声地喊出来。把你经历的每件事,每种情绪都喊出来。谢天谢地,我们演员都是社会动物而非独行侠,我们会彼此需要,彼此支持。你经常可以叫上某个演员哥们儿,下了班后一起出去喝杯啤酒聊聊天:“我的天哪!我们TMD现在就在干这扯淡事。这出戏、这个场景我们TMD根本排不出来。那导演真TMD孙子白痴。我TMD都快疯了。”那种感觉就像“今日事,今日毕,留到明天更着急”,干不完、解脱不了,你就睡不了觉。在彩排后,或者在表演后,那种压力啊,你需要找到别人去倾诉、去分担。你需要他们的同情和支持,需要让他们帮你找到烦恼的症结和压力来源,帮你疏导开解。(我看这段时真是气得可以,不是气R,是气这记者,实在太阴损了。干嘛非把那句“那导演真TMD孙子白痴”写上啊,这种事一句话而已,全在记者手松手紧、肯不肯装一点糊涂。这句话一写出来,R在行内得罪的人又多一大片。如果是R以前无意中得罪过这记者他存心报复,可这人一开篇就是拿他们都认识的一个演员朋友跟R套近乎,装得若无其事似的,既油嘴滑舌又腹黑蔫坏,这事儿干得可有点过了。他应该知道R人并不坏,就是太直太强势不会说话,出口不饶人,绝大多时候是有口无心。如果R压根儿就没得罪过他,那这人就更孙子了,居然干这么损人不利己的SB事儿。他坑R这一小把,他能落什么好处啊他?做人要厚道,在这一点上,这记者远不如另一个BTF的老记者Larry Murray,那老头人真不错,处处回护R,估计替R“咪”下来不少没轻没重的话,虽然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不如这个记者CG。)

CG:可是当别的演员也很入戏,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时,他们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估计那时候不乐意跟你交流互动,顾不上帮你缓解压力。

RH:确实如此。在排练Tommy这戏的时候深有体会。其实我也是这样的,有演出的时候我顾不上理别人,只会特别小心注意我的嗓音。事先我常常一遍遍问自己:我有足够的体力应付今天晚上的演出吗?那时候跟我说话的人,常常发现我说话散神,词不达意,懞懞懂懂的。其实那时我已经开始进入状态了,脑子里反复琢磨,找感觉,在心里已经开始吊嗓子。我还在估摸,自己的体力值在什么水平,算一算自己在真正热身前还需要多长时间,问自己“我需要事先小睡一会儿吗?”所以在别人看来,那时候我就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的状态。你整整一天的安排和状态,就是围着晚上舞台上表演的那两小时转的。

CG:听起来你好像是个运动员,在备战奥林匹克运动会似的。

RG:你还真说中了。就像个运动员一样,只不过不是为了备战奥运会,为的是备战音乐剧。相比之下,《等待戈多》中“幸运儿”的表演更像是短跑运动员上场,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以高强度快节奏讲完那段著名台词;而音乐剧的表演就像长跑运动员上阵,需要的是长时间的耐力,循序渐进。但是,正如我以前所说,具体什么状态,是因“戏”制宜,因“角色”而异;戏里需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CG:你知道我特别欣赏你的是哪一点吗?是你作为舞台剧演员的专业素质,而不仅仅是台上一个“歌手”,这种素质在音乐剧演员中极为罕见。(这里需要专门解释一下,很多音乐剧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过于重视歌声和动作,反而忽视了音乐剧本身也是戏剧,应该具有最起码的故事性,而不是一场大型歌舞晚会。个人认为,中国的音乐剧《雪狼湖》和《金沙》,都犯了这种大忌。很多音乐剧演员过于重视歌唱而忽视了“表演”,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定位成歌手而非演员。歌舞的功夫不错,可是演功就差了。这个记者CG,专业素质高,太会抓重点了,一切就切到要害。他的访谈我也得打足了十二分精神才翻得出来,有时候为了析清他一个概念要总结二十多个网页的信息。高手。翻译时能把我逼到动不动就百度古狗的记者,不多。)一般情况下,音乐剧演员给自己的定位是:十分功力中,五分唱功、两分半舞功、另两分半演功。可Randy你不一样,你是将“唱念做打”融为一炉,这四样都用来为你的表演服务——你把自己真正当成一个演员,表演为主,其它为辅,“十分”的功力皆是表演的基础。有个影评记者坐在下面的座位,他看你的细节和小动作看得更清楚。你知道的,我坐在上面,二层包厢那个位置,所以看不了他那么清楚。他连细节都看到了。他特别有夸你呢,他说,你表演Tommy无助地坐在地板上,面对着镜子,被自己的母亲一遍又一遍在耳朵喋喋不休那一段的时候,有个特别的动作设计。当时,你的手指,在做着似乎无意识地动作,好像在操作弹球机一样。我们很少在音乐剧中看到这样精确细致的细节动作设计,实在太棒了,让人一见难忘。(夸人要夸到痒处,骂人要骂到痛处。夸一个男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切到他事业上最得意的地方,狠狠地夸;就像夸一个女人要夸她年轻漂亮一样。夸男人的时候,夸他长得漂亮、事业好棒啊好成功啊那是屁用不顶的,要夸就用心真正找到他事业上做得最出彩的地方,一五一十地挑明了说。这记者太会捧人了,他抓住了R在事业上最自豪的点下手,明显R被捧high了,后来说话有点找不着北了。)

RH:子所欲,非我所欲。很多时候剧院经理和艺术总监想要我做的工作,并不是我自己想做的,但我觉得我在事业上运气一直很好。(看吧,乐开花儿了吧。)作为演员,你经常会被定型的。可这就是我最恨的事儿。很多时候音乐剧对演员有某一类型的特定的要求,可你一定型就算是陷里头了。如果你只单独演一种类型的角色,时间一长了,你就会开始出现问题。经常演莎翁戏和契诃夫戏的演员都遇到过这种“定型”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追求事业和角色上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尝试新角色的机会,我都尽可能地抓住,认真尝试。我觉得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从这时候起,R说话彻底回到自己原来那老样子了。看得我又好气又好笑。2011年嘴边一度出现过的那个把门儿的,又开始出去周游列国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要改脾气和说话风格,慢慢来吧。而且我个人不是很同意他目前这种永远尝试新角色的演法,说实话我觉得他上一个类型都没演扎实,就换到下一个类型。心高气傲,心浮气躁。)

(未完待续)

TOP

回复 200# 人人寻找欢乐园

回复:我一度也以为是
讲话的语气是很像的
不过有些理念不太像 LZ大人更客观

嘿嘿,你和lhttkkxx 让我想起了去年我男人闹的一个笑话。去年夏天我独自回北京度假,他兴致勃勃地在网络电话里问我,是不是在网上穿了个马甲叫“葛玲朋友”,现在被他抓包了;他在网上看了“葛玲朋友”发的很多帖子,说那一看就是我写的,而且那个IP前三位也对得上(“葛玲朋友”有一次没穿马甲,裸奔发帖)。我听得莫名奇妙,后来也上网看,果然那姐们儿说话就是我这种风格的,有条有理,一针见血,酣畅犀利,眼光奇准,北京味儿很重,绝对是个北京人,而且应该是火相星座的。我超喜欢看她的帖子,她发很多长帖的,不是光郭德纲和非诚那几个吧。她的语言组织风格,比我更像是说评书说相声的味儿,干净利落脆,我特喜欢看她分析新婚姻法。不过这姐姐应该比我大个十多岁吧。我觉得她文笔没我好,可她看事儿的眼光极为犀利远强于我,而且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一句废话都不讲,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最喜欢的那个耽美作家烟狗,她是四川人,但在北京生活了多年,她的行文风格也是北京话。我跟我男人说,你不要见了个北京姐们儿就认成自己老婆,那是别人家老婆。我觉得北京女孩在网上发帖,很容易被认出来是北京人的,语言风格太明显。

再问一下,我这种翻译风格,你们能接受么?我现在写和翻译完全是为了知音在做,其他人乐意看就看,不乐意看就算。你们觉得OK,我就按这种风格继续往下翻。Randy的话我全是按北京话翻出来的,他说话特带劲。

TOP

今天上网不方便,我一起回了。

回复oyi1029大人:

大人,想说什么您就说,我保证过不会笑话任何人的。谢谢您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因为我有时实在不明白R的想法。我未必一定回您每一个帖子,但我会做一个好的listener。我想您的每一句话我都看懂了,也许日蝎和月蝎之间会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心有灵犀?毕竟日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没有不敬的意思,蝎眼里对方非常有吸引力的“若即若离”,在羊看来也就是装逼装得上瘾而已。您告诉我说,您在这儿发泄得很舒服,我听了就很高兴。

我手里一共有五个BTF的Randy访谈,一个是CG的,另外四个是Larry Murray的。现在刚刚翻了半个,等都翻完了以后,我就回天涯,不再登中文站了。所以在我离开之前,您要是有什么想跟我说的就说。我不一定回答,因为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但我会听的。

----------------------------------------

回复大蓝的LOFT大人:

回复:其实很想跟楼主说,楼主你千万不要嫉妒哦!
首先感谢大人来回帖。我保证我不嫉妒,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嫉妒。世界上一半人永远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巨蟹和天蝎确实是绝配,我家狮男和羊女其实也是绝配。同相星座之间思维频率都是一样的。我不理解蟹蝎之间的心心相印,但我也理解蟹蝎之间的心心相印,因为我体会到狮男和羊女之间的精神层面极度契合。这样说,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回复:我真的不是在YY,如果楼主真能读懂上面这段文字,你会知道这绝对是天性使然!
谢谢大人因为我翻译的那段以色列记者访谈而欣赏R,我希望能有人翻译更多的R的访谈。有关RG那段事儿我一个字不想回,以前就为这事儿差点毁了我的楼。我们女人,真的只会8感情事儿吗?R的作品、G的作品,有人愿意去看、去评吗?G的眼神确实极富魅力,可他的作品应该更值得一评。

----------------------------------------

回复lhttkkxx大人


回复:我觉得在告别秀上randy的发言好像话里有话(我不是说gr)但是我又没达到能够完全透彻地看清的地步,感觉就在迷雾里走啊走,所以想听听你的见解
我倒没觉得他话里有话。要不然哪位日蝎大人愿意帮着解答一下?


回复:说话的语气,眼神,气场,动作,底气就把其他的演员给震慑住了。
唉,我觉得R有些地方确实需要改改。演Linz的演员跟他关系好得像姐弟俩,可是跟他对戏时特认真还有点紧张,被他收拾得连个小动作和表情都不敢加。再看看Linz和G、Ted怎么对戏,轻松活泼调皮,一比较就出来了。这总不是人家Linz的问题吧。好几个演员在他面前都这样。

还有,大人,我真的很悲观吗?我公婆说喜欢我就是因为我特别乐观,天塌下来当被盖。只要今天老天爷饿不死我,明天我继续跳起来蹦跶。张爱玲和兰陵笑笑生的作品我都读,看了特阴暗压抑,但咬着牙我也会读下来。因为有用。对我分析人性、收集信息影响很大。可是如果张爱玲和兰陵笑笑生过来给我回帖,我可能不会乐意。实在看不了太阴暗冷血的东西。很多信息我会看,也会受影响,每个人都能看到我看不到的东西,我也很佩服,但我未必喜欢。我这么说您明白了就明白了,听不明白就算了。

以后我回帖不会这么频繁了,我想赶快翻译完了手头儿的BTF访谈,就回天涯了。以后回帖少,请您别见怪。翻译比原创牵涉精力得多,翻译是要用原作者的思路进行再创作。

TOP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回帖。刚才版主大人问我到底为什么要翻完Randy所有的BTF以后就不再回中文站了,我想需要解释一下。其实什么事儿都没有,就是在天涯有几个坑,坑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天涯的朋友和读者跟我生气了,我想赶快把R的访谈翻完了就回去填坑。我原来也没想在中文站呆这么久,原计划只有一个月,哪知道写到后来是笔带着人走,不是人带着笔走。我原来也没想翻Randy的访谈,总觉得喜欢一个偶像就应该去学好他的母语。可是想一想,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去理解一个优秀的人吧。他的BTF访谈,专业性太强,不翻成中文,咱们中国读者可能理解不了。从现在起,不是万不得已我不再回读者的帖了,我想集中精力把R的BTF访谈翻完。

到目前为止,在中文站收的回帖和短信,比在天涯收到的还给力得多。哭笑不得,还以为自己是很乐观的人,结果人家读者拿我跟特悲观的人比,挺认真地总结说“某人比你更加悲观”。让我想起了赵本山对宋丹丹说的经典台词“她比你还难看呢。啊不不不不,你比她难看。”现在算理解宋丹丹的感受了。我真的这么悲观啊?不过我理解,人家没恶意,估计也就是不太会说话吧。我倒挺感谢大家在我这帖都挺实诚的,要么就特地喜孜孜地告诉我“我这是为了上来骂人特意注册的ID,拿这个ID上来给lz你回帖,这是祸事给个机会变成好事”,要么就特认真地告诉我“我是G粉,看了您的提问,您再给G写俩影评吧”,要么就是永远不知疲倦精神百倍地上来八卦RG那点事,还好心劝我不要嫉妒(。。。。),怎么避都避不开,有那工夫,G的影评都写下来十个八个了。为什么我经常能收到这么给力的回帖和短信?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大家都是实心实意的。谢谢。而且我算挺幸运的,没怎么收到比较阴暗的回帖;要真是收到了文笔特好又心理特阴暗的人写的回帖,那可能堵得更难受。要是张爱玲那么优秀的人过来给我回个帖,我估计自己能一头撞死在豆腐上。我本来也是挺另类的人,别人是想方设法拉人来看自己的帖子,只有我是往外清人的,连续清了六次,不想看就请走我不送,我的劳动成果只是写给知音看的,我的文字也不是谁都看得懂的,点击率高过了我的预计,我一点都不高兴。另类的人会收到与众不同的回帖,所以也许这算是大家特殊的缘分。

TOP

回复 210# oyi1029

谢谢您,实在不敢当。抱歉时间有限我不回长帖了。

TOP

本帖最后由 Helmet 于 2012-2-5 18:31 编辑

先跟大家说声抱歉,这文实在太长,或者说是我太啰嗦,必须分成上中下来翻了。

Randy Harrison讲述Tommy的故事——Randy在伯克希尔戏剧节度过的第六个快乐夏天(中)
(接上文)
CG:说到事业,当年你可是个很成功的电视明星呢,不知不觉地人们已经把你定型了。

RH:不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千真万确。定角导演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你:“一,你应该是这个样子;二,我们希望你怎么怎么做。”所以对演员来说,这简直就是打一场持久战,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其他演员。我们必须永不放弃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我不同意你的安排,我自有主张。”从你把某一个类型演成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开始希望你反反复复地演这种类型的角色。(“定角导演”也被称为“选角导演”,负责挑选角色。个人认为中国最有天分的“定角导演”应该是辅助康洪雷,给《士兵突击》挑演员的那位剧组人员。《士兵突击》的演员班底水平,完完全全印证了他的能力。听说这个人只要看一眼演员照片,就能发掘出演员最能演的角色、气质和潜力,替演员找到最合适的定位,眼光奇毒。不知道这人叫什么名字,如果有知道的,能否说一声,谢谢。)

CG:貌似当你在事业和人生中取得一定成绩后,你作出一个决定,淡然地放下名利,甩头而去。(这CG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就是慢慢地开始给R下套了;看着吧,一点一点来的,不是一下子就下猛药。我是真不知道R到底什么时候把他得罪了;R那张嘴以前忒直了,得罪了人自己都不知道。Larry Murray的访谈是很典型的你问我答,字句连贯通顺,一看就是两个熟人在聊天的风格;而CG的访谈明显是他加工过的,他肯定K掉不少东西走,很可能是那些下套的话或者是跟R套近乎的语言;因为单从文字上来看,这个访谈话题有时候转得非常快而且不自然,翻译时我必须加点连词什么的才能把前后字句串起来,要不然话题转换就显得特别突然和生硬。)

RH:对,是这样的。(其实这时候R是多少有点醒过味儿来了:咦,是不是我话多的老毛病又犯了?2011年R说话看得我很想笑。每一个很容易得罪人的话痨,在下定决心改一改、以后说话注点意的时候,一开始说话都有点笨笨的,说着说着会突然停下来想一想顿一顿,把长句变成短句,琢磨一下这话该不该说,想半天蹦出一句来。很搞笑。不过这CG可是个人精,R明显不是他对手,访谈节奏是被CG牵着走的。R跟那以色列记者说话时,明显是R自己控制节奏,以色列记者问一句,R能洋洋洒洒扯出一大篇来,几乎是命题作文的风格,精神上轻松随意,冷静理性,每一句话都说得非常得体。为什么呢?个人认为这跟R的性格和舞台控场习惯有关。他能“控场”的时候,表现出的都是高水平;他控不了场的时候,就是面对CG这样子,有点手足无措掌握不好节奏,知道说话应该注点意,但有时不知道说什么话好。由此推断他不能控场的时候,演戏就演不好。)

CG:你当年毅然决然地作那个决定时,是不是这样想的:“不,那些并不是我真心所求,我想要的更多?”(这CG的采访精神就是:生命不息,下套不止。)

RH: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当时拍戏拍烦了。(。。。。)你知道的,当你多年重复同一个角色,表演就不再是真正的表演,而只是一种麻木的、程式化的、机械化的重复,甚至是敷衍而已;你投入的就不再是真正的创作激情,演技也无法再提高。(抱歉这句基本是意译,直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法。)除了上面这个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最爱的永远是舞台剧——舞台剧才真正是永远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我想尝试各种各样的表演方法、多姿多彩的角色。如果我总是重复做同一件事,自己早晚会被限制住。我很不愿意这样。(刹不住闸了,又开说了。当年的“言多必失”风采又重现江湖了。爆笑。R的性格里确实有浮躁和不踏实的成分,我认为他这种打基础的方法,也扎实也不扎实。)

CG:你经常在远离百老汇主剧场区的小剧场里演出,面对的都是小范围观众。(这里需要解释一下,R近年主要表演区是外百老汇区。百老汇目前的观众基本上是外国外地游客和纽约本地观众各一半一半,而外百老汇区的主要观众是纽约本地人,所以R在以色列访谈里会特别提到:纽约人知道我,是因为看我的舞台剧。百老汇的大量戏剧是传统类的,高成本、经典而且制作精良,但创新较少;外百老汇的戏很多是小成本、大胆、革新和前卫的,也集中了大量籍籍无名但很有潜力的年轻演员。识货而慧眼独具的纽约观众喜欢去看外百老汇的戏。看看这个CG把功课做到什么份儿上了,那“以色列二把刀”怎么跟他比。我再不喜欢他,也服气他的本事和敬业。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每一个问题,R都不会忽悠敷衍,答的都是真材实料。我敢肯定,在跟CG交谈的时候,R必是不自觉地就正襟端坐,不由自主地就表现出这种尊重。越是恃才傲物的人,在碰到同水准甚至更高水准的高手时,越是注意礼貌。这种礼貌非常自然而然,出于天性而非客气。翻译CG写的访谈对专业背景知识要求很高,不下这么大工夫解释,那是讲不明白的。给他写的注解,比他本文还得多,tnnd。)看来只要对那个角色本身有兴趣,你就会接下来。似乎你从来不去考虑收入底线,也不去考虑自己的事业规划。看起来你永远把兴趣摆在第一位。是不是这样?(这套下得狠。)

RH:当然不是这样。我也得越来越考虑收入底线,考虑柴米油盐。现在随着时光流逝,我年龄也越来越大了,而且离电视剧圈子越来越远,再算一算自己的收入,我也得越来越多地考虑现实问题,怎么才能负担得起健康保险,以及如何支付各种帐单。(。。。。。哥们儿,我都不知道夸您什么好了。缺钱这种话,咬烂了舌头都不应该说出来。Larry会替您“咪”下来这种话不公开发表的,可您不能指望谁都是Larry,这个CG是不会跟您客气什么的。)

CG:那,好莱坞有片约来找过你吗?百老汇对你抛过橄榄枝吗?你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在百老汇争取演个主角,或者去好莱坞演个高清大片什么的?(唉。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RH:每年我在百老汇有几次试镜机会。我没有什么电影的试镜机会。(不用非说不可啊。。。。就凭这句话,底就露了,既然知道他现在几乎没有接电影电视剧的机会,真找他拍电影电视,给他开的工资就可以往下一压再压了。唉,说了就说了吧。R在舞台上亮的那个范儿,“日出东方,星月无光”;可是也许吧,下了舞台也应该摆个范儿,那不叫耍大牌,是生活智慧。真不能太低姿态,低姿态的后果就是低工资。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换了是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才最得体?)我是很喜欢试镜的,试镜的时候,是一群很有经验的人,给你设计好一个情境,给你做一个长时间的拍摄。(感觉R把试镜当成一种很好玩儿的事,小孩子心态)我更喜欢和以前已经磨合好的、已经很熟稔的人一起工作,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演出成功。(。。。。。一直很奇怪,R他爸他哥都是在职场上当金领白领的,他爸是CEO他哥是银行经理,那都是干管理的,平常上班时肯定不会这么说话,他说话这么个德性,他们家人以前怎么一直没人提点两句?)我觉得哈,Tommy未必是我能通过试镜选拔拿到的角色。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总之这个角色很适合我,而且我为自己的表演而自豪。(还真不错,2011年R多少懂一点该怎么为人处事了。难道家里人教了?他提起:“Tommy未必是我能通过试镜选拔拿到的角色”。可他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吗?不是的,他肯定知道,如果真不知道就压根儿想不起来提这事儿。但2011年他开始明白了有些事不用非挑明了不可,照以前的脾气,他很可能直说出来。这不是世故,这是一个人开始真正成熟的表现,无论男女。大家想一想,能唱Tommy的青年男演员好几个,为什么非找Randy不可?我个人猜,是因为票房,R的身上是有舞台剧票房保证的,他在戏剧节举办地有很多粉丝,只要有他在,票就能卖光,甚至座无虚席。Tommy这戏是在大剧场演的,有点实验性质的,座位比较多,换了别人尤其无名的新手演,戏票恐怕卖不动、砸手里。可是这种事儿你挑明了说,对谁有好处?那些不能通过试镜选拔去演Tommy的青年演员,是什么感受?主办方听了又是什么感受?这件事做得对,话出口前过一过脑子,能不伤人就别伤人,能少说就少说一句。再问大家一句:看到这一步,谁还能说老外跟中国人有区别?所有所谓的“文化差异”,必须让位给人性差异。33岁半,还真不一样了。也就是这几段访谈,让我慢慢摸出了他2011年给自己设的底线,很可能是这样的:“是不是我以前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有话说得太冲的时候,我伤过人?我注意,我学着注点意,学着给人留余地。”)

CG:想当年,我风华正茂的时候,也算跟Tommy这戏有特殊的“一戏之缘”。我年轻的时候啊,多次看过The Who乐队的现场表演。(注:R所出演的摇滚音乐剧The Who's Tommy是由作家Pete Townshend和Des McAnuff改编的作品,其创作灵感即来自于英国60年代著名摇滚乐队The Who的摇滚歌剧专辑Tommy。摇滚歌剧专辑与传统的摇滚专辑不同,它一般是从头到尾给你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围绕着一个主题,有故事情节,用叙事手法;一般的专辑,只是许多歌曲的汇总,各个歌曲之间都是独立的。在The Who乐队中,Roger Daltrey担任主唱、口琴手和吉他手,Pete Townshend担任吉他手、键盘手和辅唱,John Entwistle担任低音吉他手、贝斯手和辅唱,Keith Moon是鼓手,也负责其它各种打击乐。)犹记得当年有那么一次,我跟一个朋友在前排看The Who乐队的演唱会,哦,那简直是你永生难忘的经历。可是看过这种高水平演出的后果,就是你进剧院时不由自主地会带着那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你一进剧场就开始下意识地四处找寻:伟大的鼓手Keith Moon在哪里,他会如何演绎这段音乐?吉他手Peter Townshend优美的手指会如何上下翻飞,弹出天籁之音?主唱Roger Daltrey,又会如何在麦克风前忘我地歌唱和摇摆?就像我在剧评中谈到的一样,在很多方面,当你上场的那一刻,宛如当年的主唱Roger Daltrey再临舞台,光影流动,气震全场。(。。。CG这人,见多识广、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博闻广记、才华横溢。这话一出口,谁能不晕菜。R毕竟才30出头一个年轻人,完全招架不住。他是个白发老头,回头我把他照片找出来给大家看看,他岁数可能跟R父母差不多。老狐狸,这岁数还干这么损的事儿。这篇访谈,R算让他坑死了。)

RH:真的啊?(。。。。。估计这时候R脸都红了。后来一度话都不太好意思说了。实在对不住R,我看这段是捂着肚子笑得不行。理解这种心态,不管真话假话,人都爱听人夸。而且夸跟夸的级数也不一样。打比方说,被戏剧表演大师焦晃老师夸你“演技出众潜力无穷”,和被路边大妈夸你“演得好棒哦”,那完全不是一个感觉。最低劣的谄媚,也胜过最高明的批评,自古如此。何况是被一个极有才华的记者,用极优美到位的语言来夸。)

CG:我不是指你的声音和他一模一样,因为你们的发音和歌唱风格并不相同。但是,当我们看到你站在舞台上,风采卓绝,与当年的主唱Roger Daltrey惊人地神似。

RH:嗯。。。我就是为了扮相能更像他,所以想把头发再留长些。(发现这时候R话有点少了吧,估计脸还红着呢。注:Roger Daltrey是一头卷曲的长发,很有派,他的照片可以百度古狗搜到。)

CG:尤其是你穿着闪闪发光的戏装出场的瞬间,当时你裸露着胸部。我就想啊,我的天哪,这是Roger的巨星风采重现舞台了。(这高帽子一顶接一顶往上忽悠。我是强忍着笑往下翻。)

RH:是啊。我们剧组的造型理念就是想这么设计的,为了向他致敬。

CG:显而易见,你还把自己的特色注入了角色中。

RH:我也知道我的唱功风格跟他不一样。我终究不能完全用他那样的风格去唱歌的。

CG:不过你又不想做什么摇滚明星。你给自己的定位是演员,而歌唱仅仅是你表演功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RH:是。(脸是不是还红着?)

CG:早年你在百老汇的音乐剧里也有成功的表现。可是后来你似乎是作了决定,离开那个纯音乐剧的圈子。(不好意思,顺手插播一点百老汇知识。全世界最好的音乐剧和英语话剧都汇集在百老汇。请注意,百老汇有世界上最好的英语话剧,而不是所有话剧。其实中国的顶级话剧已经跟百老汇的没什么差距了,但是!就音乐剧而言,百老汇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只有全世界最好的戏才有资格拿到百老汇演,全世界最好的演员都梦想来百老汇演出。当然英国的西区剧院West End也很好,不过还是不如百老汇。再谈一下音乐剧Musical和歌剧Opera的区别。简单的讲,音乐剧的是为了讲故事而唱,而歌剧是为了唱而讲故事。所以说,音乐剧的重心在于故事和表演,歌剧的重点在于唱腔。这就是为什么京剧叫Beijing Opera而不是Beijing Musical,因为京剧的重点是唱腔而不是讲故事。百老汇里是没有歌剧Opera的,只有音乐剧Musical和话剧Play。作为科普,咱们一起研究了这么久,现在我要问大家两个问题:著名的戏《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到底算歌剧还是音乐剧呢?而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名作《卡门》,是歌剧还是音乐剧?先不要急着百度,上土豆听一段,然后回答我。)

RH:我离开百老汇音乐剧圈子后,也有做过一个音乐剧的。倒不是去年秋天的事,而是前年秋天在耶鲁大学做的。我主要还是想让自己的事业取向更多样化,这样就有机会尝试去做每一件我真正想做的事,不要把自己局限住。(我不能说R这样的接戏法不对,但是总觉得他过分注重于“博大”而少了一种“精深”。我研究过他这么多资料,他什么角色都能演得不错和过关,但要说他演什么戏最拿手,他的特长是什么,我说不出来。我总觉得演员应该有一个特长最能让人记住的。而且我总不能说R演王子贵族学者艺术家最拿手,因为这基本上是他本色出演,不算真本事。不能说R的风格虚浮,他一点都不虚,但是确实有点浮躁,可能跟性格有关。)其实在音乐剧剧场圈子里,有很多工作机会的,而且工资也更高。我很容易连续接音乐剧的角色。我喜欢唱歌,也热爱音乐,可是要是老是一成不变地干同样的事,我很容易就烦了。所以我得努力控制自己,每次必须隔上一段时间再碰音乐剧。

(未完待续)

TO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