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单身男子:摆脱绝望的精神之旅 【每日镜报】



原文地址

作者: Lee Marshall 译者:blake88

时尚设计师Tom Ford初执导筒的作品《单身男子》,甫上映就备受瞩目。电影改编自1964年Christopher Isherwood的同名小说,讲述洛杉矶大学教授在失去同性爱人后的痛苦中挣扎。影片不仅生动刻画了他一天的生活,还细腻挖掘了人心的感情波动。主演Colin Firth充满张力的表演更令影片有质的飞跃。




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首映上《单身男子》受到了热烈欢迎--导演和演员所到之处,人们都会起立鼓掌--在记者会上也是如此。该片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收获了更多的喝彩。然而一旦迈出电影节大门,《单身男子》就要面对商业挑战了:影评人的不吝好评,“Firth与Moore”的华丽组合,还有媒体对Ford处女作的大肆宣传,都只是点缀;真正要发问的是,一个52岁的中年同志对同性恋人的怀念和对自我的审视能否吸引普通大众?

好在有《断背山》为Ford做过了铺垫工作,影片在众多电影节上的提名也预示着这部“柜中”电影的前途光明。相信只要时机合适,该片一定会在日益扩大的文艺电影市场有良好的表现。

剧本将原著意识流的叙事方式改变得更直白,但深刻体现了George Falconer (Colin Firth饰)在不久前的车祸中失去16年同性爱人Jim(Matthew Goode饰)后内心深处的感情变化。George穿戴整齐,从卫生间的位置打量他的邻居,开车上班,收音机里播报着古巴导弹危机(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1962年)。与此同时,他的记忆开始闪回,压抑的第一人称旁白响起,伴随着蒙太奇画面,钟点的嘀嗒声还有Firth细微入魂的表演,都表明这个优雅绅士(服装当然由Ford亲自设计,服装、眼镜和发型都酷似伊夫·圣·洛朗)内心有一处时间无法治愈的伤口。



在学校,George没有按照既定的内容授课,而是对学生讲起了社会对少数族群的恐惧。在1962年的环境下,同志仍需隐藏在柜中,由此产生的压抑气氛也贯穿了影片始终——这种共鸣某种程度上表现在私下的放浪形骸和公共场合的克制隐忍。场景设计也煞费苦心:George的房子——木头和玻璃搭制的近现代主义建筑——看似很开放,但他的周围都是僵硬和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

George的三个关键相遇——和一个崇拜他的英俊学生Kenny(Nicholas Hoult 饰),和一个邪魅的西班牙男妓(Jon Kortajarena 饰),还有红粉知己Charley(Julianne Moore 饰),分割了George的一天,也阻隔了他的自杀计划。



尽管英式发音奇怪的CHarley并不是Moore最好的表现,但她却成功扮演了Firth最坚定的支持者——一个孤独酗酒的女人,依然爱着自己最好的朋友;一面同情他的遭遇,一面嗟叹如果他不是“该死的同性恋”会有多好。复杂的情感在这里交错缠绵,将单身男子生活中的一天,变成了一趟摆脱绝望的精神之旅。

影片唯一与优雅风格有些不衬的,就是导演对色调的过分渲染——画面从伤痛、回忆的褪色到希望和救赎的鲜艳——想法固然不错,但如果处理得更有技巧些就更完美了。

1

评分人数

  • 小P

  • 三国群英传私服
  •